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力资源是一种社会性资源。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活动的意义在于其能够通过一定的劳动而创造出社会财富[1]。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既是人力资源的利用过程,也是提高人力与物力结合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形成社会财富的过程。因此,本文围绕吉林省西部地区(吉林省西部地区系指白城市)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的东北地区。历史悠久,1993年撤地设市,现辖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洮南市、洮北区5个县(市、区)和白城经济开发区、大安经济开发区、民营经济发展区、查干浩特旅游开发区4个开发区。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拥有200多万人口。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形成了人口多、素质偏低、经济发展缓慢、贫穷落后的局面,它与东部与中部的差距很大。我们在深刻分析一个地区经济结构是否优化时会发现,经济结构是否优化不只取决于本地区的自然资源的禀赋,更取决于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不仅表现为静态上的人力资源结构能与经济结构保持协调一致和相对平衡,而且表现为动态上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能与经济发展所需经济结构相适应[2]。那么,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什么样的人力资源配置对经济有促进作用,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进而能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配置。主要介绍了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引出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特征;正确区别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关系;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力资源的关系。阐述人力资源配置的意义。第二部分为吉林省西部地区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分析。首先从吉林省西部地区从业人员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关系中,明确该地区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低,其次从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分析该地区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第三部分为吉林省西部地区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成因分析。主要介绍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成因是思想观念认识上的偏差;总量供给上的失衡;结构上的不合理;教育投资力度的不足;经济水平的制约;配置机制的缺陷。第四部分为吉林省西部地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针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首先是基本目标;其次是优化配置原则;再次是优化配置模式的选择;最后是优化配置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