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1年林纾和魏易共同翻译了《黑奴吁天录》,此书一经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一定程度上警醒了国人建立保家卫国的意识。1967年H.R尧斯提出接受美学这一新概念,接受美学的研究对象由传统的对文本的关注转向对读者的关注,其核心部分是文学作品结构的召唤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语音语调层,意义建构层,修辞格层,意境意象层,思想感情层。每一方面都存在着意义的不确定性与空白,这是召唤读者参与作品解读的关键。本论文便从接受美学的核心部分召唤结构出发,分别从五个层面来探析林纾译本《黑奴吁天录》,使其审美再现,并解释林纾是如何通过其翻译方法来召唤读者重建其意义,实现作品的文学价值。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法、分析归纳法和观察法来完成论文的资料收集工作。本文从以下五大方面来叙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研究的背景,影响,内容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文学作品的介绍部分,分别对原作Uncle Tom’s Cabin和译作《黑奴吁天录》进行简要的介绍。第三部分为理论介绍部分,分别对接受美学和文学作品的召唤性进行简要的介绍,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部分,分别从文学作品召唤性的五个方面来对译文的案例进行简要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对全文,论文的创新性和局限性进行总结和分析。另外,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创新性进行诠释。首先:传统文献对林纾及其译作的关注主要是对林纾和其作品的关注,却鲜有对读者的关注。本文从接受美学的核心部分文学作品的召唤性出发,分别从召唤结构的语音语调层,意义建构层,修辞格层,意象意境层和思想感情层五个层面对译本进行案例分析,从而更好地评析林纾译本,使其审美再现。其次:林纾在译文中采用增译,减译,意译等翻译方法,本文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来解读其内化的原因,以及他是如何召唤读者来填补其中的意义和空白,达到与读者的视域融合,重构意义。再次:传统的翻译理论主要以原文为中心,从是否忠实原文的角度来评价林纾的翻译,这种评判标准略显简单,本文从接受美学这一角度来赏析林纾译本,试图从另一视角探索翻译研究的新路子。最后:其研究对象由传统的对文本的关注转向了作者,用“译者-译文-读者”的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原文-译者-译文”,这对于传统翻译模式是一种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