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模式社会化的发展,在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生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服务也愈发引起重视。由于老年期抑郁症状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前兆,具有发生重症抑郁的高度风险性,其病情隐匿但是危害严重。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养老机构老年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深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预防抑郁症状的发生,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改进养老机构卫生服务工作、增强养老机构卫生保障能力提供合理建议。方法:1.现况研究:随机整群抽取西安市民政局登记在编的83所养老机构中的20所,对居住其中的60岁以上的473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效被试为464人(有效率98.1%)。本研究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和危险因素调查表对老年抑郁症状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危险因素探查。通过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双人核查后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2.病例对照研究:西安市养老机构现场调查的老年人中根据GDS评分标准,将筛查出的有抑郁症状的145人(GDS得分≥11分)做为病例组,在同期调查的无抑郁者中随机选取性别相同、年龄相差2岁之内的145位老年人做为对照组进行1:1配比。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分析,采用1:1配比的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结果:1.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本调查人群中男性老人223人(48.1%),女性老人241人(51.9%);年龄60~103(78±7)岁;99.3%为汉族。受教育程度:文盲118人(25.4%),小学102人(22 %),初中107人(23.1%),高中/中专82人(23.1%),大专及以上55人(11.9%)。婚姻状况:在婚人数114人(24.6%),不在婚人数350人(75.4%)。职业:工人157人(33.8%),单位领导/干部104人(22.4%),专业技术人员54人(11.6%),无业149人(32.1%)。经济收入:500元/月以下者176人(37.9%),500~1000元/月之间者180人(38.8%),1000元/月以上者108人(23.3%)。2.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抑郁症状现况研究显示老年抑郁症状患病率为31.3%,其中男性抑郁症状患病率为26.0%,女性为36.1%,男女之间抑郁症状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行为中无兴趣爱好、不能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生活不规律、睡眠时间异常、无体育锻炼、个性不乐观;自评情况中自评经济差、自评生活差、子女状况差、社区条件差、社会地位差;患病情况中患病数目多、医疗费用自费;近两年内经历健康恶化、经济困难、不愉快经历、有负性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的数目;社会支持中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得分低;生活质量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得分低对老年抑郁症状患病率均影响显著(P<0.05)。3.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个性不乐观、近两年内有不愉快经历、自评经济差、总体健康评分低和心理健康评分低这五个因素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值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2.267(95%CI=1.229~5.614)、4.700(95%CI=1.949~11.331)、8.438(95%CI=2.626~27.120)、5.585(95%CI=2.840~10.983)和8.743(95%CI=3.582~21.338)。结论: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患病率较高,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应积极组织各项娱乐活动,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指导合理运动,开展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知识教育,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针对性的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同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养老机构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强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的培训,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最终使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实现社会的健康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