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村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楚文字竹简,经整理,专家确认有十多篇已经失传了的子思学派的儒家典籍,其中包含了儒家早期的天命观、人性论、仁义思想、道德修养论、以及儒家提倡的治国之道,展示了其丰富的政治伦理思想。 《郭店楚简》儒家政治伦理核心思想的基础是天人观,它包括天道观、人性论和心性论三个部分。天道观主要阐明了天人相分和天人合一。天人相分强调天人各有其独立的职分,由于天的因素影响人的命运,因此“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然后知道,知道然后知命”,做到“察天人之分,而知所行矣”。而天人合一则强调人与天在德和心上是相通的,在德性或心性上达到天人合一。人性论则将“喜怒哀悲之气”作为人性,以情论性,因“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始者近情,终者近义。”情的反应具有可塑性,因此通过礼乐教化,人就可以成善。而心性论则通过“身心如一”、“以心志导情气”、“存心养性”、“求心”、“贵情”的论述,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仁内义外”和道德修养论提供了依据。 《郭店楚简》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内义外”。仁产生于主体内部,义产生于主体外部事物。仁作为一种内在的德行对礼义有决定作用。对仁、义进行的区别,其最终意义在于揭示两种道德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明人通过道德修养过程的完善,必然将内部情感转化为外部的行为举止,而这个转化过程势必使人的内部情感符合客体事物之宜,使仁受到义的规范,才能达到道德完善之境。 《郭店楚简》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在实践中的运用体现在德治论和道德修养论中。在德治论中,楚简对统治者提出义、忠、智、信、圣、仁六德,突出儒家以伦理治国的特色。对统治者的伦理要求则是忠信之道,继承了孔子德治思想。同时提出了“君臣,朋友共择也”的君臣之道和“贵贵其等尊贤”的用人之策。并对政治权力转让模式禅让大加肯定,认为“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在道德修养论中,楚简提出“以礼乐之教养性培情”,做到修身与修心相互进行,由此达到心定身安。同时要内外交修,心身互正,通过教化和自身修养互动,达到圣人的境界。 《郭店楚简》在孔孟之间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宋明理学心性论及三纲说的均可追溯到郭店楚简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同时《郭店楚简》政治伦理思想对当今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德治国和公民道德修养建设都有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