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1987年7月至2014年12月门诊诊治的尿路感染病案资料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人工总结分析,探讨周仲瑛教授对尿路感染病因病机的认识、辨治特色和用药规律,系统总结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的经验,以期丰富中医药辨治尿路感染的思路,提高中医药辨治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硕士研究生的三年时间里,通过对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以往门诊辨治的尿路感染病案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然后按照尿路感染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病案筛选,将最终得出符合条件的94例245诊次病案资料建立病案数据库,以“病机”和“治法”等为主要研究切入点,运用“R语言3.1.3”和“WPS 10.1”病案数据处理分析平台,探讨周仲瑛教授辨治尿路感染的典型临床表现、舌象、脉象、病机、治法和处方用药的频次频率分布规律,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所研究的94例245诊次病案中,男性患者有4例,共计6诊次;女性患者有90例,共计239诊次。女性患者及其诊次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年龄诊次分布状况:0-9岁之间为1例(占0.42%),10-19岁之间为0例,20-29岁之间为18例(占7.53%),30-39岁之间为41例(占17.15%),40-49岁之间为67例(占28.03%),50-59岁之间为65例(占27.20%),60-69岁之间为29例(占12.13%),70-79岁之间为12例(占5.02%),80-89岁之间为3例(占1.26%),90-99岁之间为3例(占1.26%)。以30-69岁年龄段女性患者最多。临床症状方面:118个症状中,其中以尿频(133次,占14.39%)、尿痛(92次,占9.96%)症状出现的频次最高。出现频次大于30次的症状分别为:尿频(占14.39%)、尿痛(占9.96%)、排尿不畅(占8.01%)、尿急(占8.01%)、腰痛(占7.8%)、尿黄(占7.47%)、口干(占7.03%)、小腹疼痛(占6.06%)、尿灼热(占5.84%)、尿不净(占5.41%)、失眠(占4.98%)和疲乏(占3.46%)等12个。舌象方面:出现的15种舌象中以质暗红(121次,占24.69%)和苔薄黄腻(118次,占24.08%)最为常见;出现频次在20次以上的舌象有质暗红(占24.69%)、苔薄黄腻(占24.08%)、质红(占19.60%)、苔黄厚(占11.22%)、苔薄黄(占6.94%)和苔黄腻(占4.29%)。脉象方面:20种脉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种脉象分别为细脉(占40.41%)、细滑脉(占30.20%)和细弦脉(占11.43%),三者出现的频率一共约为82%。病机方面:90种病机证候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且在100次以上的是肾虚湿热(1 10次,占20.18%)和气化不利(110次,占20.18%),二者往往同时出现。出现频次在10次及其以上的病机证候分别是肾虚湿热(占20.180%)、气化不利(占20.18%)、下焦湿热(占12.11%)、湿热瘀阻(占5.69%)、肾虚肝郁(占4.77%)、肾虚阴伤(占4.40%)、肝胃不和(占2.57%)与膀胱湿热(占1.83%)。治法方面:57种治法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治法是清利湿热(161次,占28.05%)和滋阴补肾(137次,占23.87%)。出现频次超过30次的治法分别是清利湿热(占28.05%)、滋阴补肾(占23.87%)、清利活血(占23.87%)、通阳化气(占9.06%)、阴阳双补(占7.84%)、温阳化气(占6.97%)和活血通络(占6.27%)。用药方面:266种中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8种药物分别是黄柏(199次,占4.99%)、生地黄(176次,占4.41%)、知母(147次,占3.69%)、乌药(126次,占3.16%)、萆薢(123次,占3.09%)、老鹳草(1 18次,占2.96%)、土茯苓(106次,占2.66%)和苍术(100次,占2.51%)。[结论]通过以上病案信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尿路感染的发病人群主要为30-69岁的中青年和老年女性。2.尿路感染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尿频、尿痛、排尿不畅、尿急、腰痛、尿黄、口干、小腹疼痛、尿灼热、尿不净、失眠和疲乏等;其典型的舌苔、脉象为:舌质暗红、苔薄黄腻和脉细。3.周仲瑛教授认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机为肾虚湿热、气化不利。4.周仲瑛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的主要治法是清利湿热、滋阴补肾。5.周仲瑛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的常用药为黄柏、生地黄、知母、乌药、萆薢、老鹳草、土茯苓、苍术、泽泻、鹿衔草和荠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