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以损害居民健康为视角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feng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人们在关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因环境而引发的特殊侵权问题。大气污染会对公众的身体健康或者财产造成损害,它是环境侵权的一种,而对大气污染救济实际上就是环境侵权救济的一种。鉴于大气污染对人们身体健康的严重危害性,特别是工业废气污染会对人体造成直接损害,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居民进行救济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是环境时代为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保障其身体和财产不受污染侵害的一项新型法律救济制度。这一制度不仅有助于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而且有利于改变传统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观念,从而提高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对于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相关的大气污染救济立法亦并不完善,因此导致了大气污染侵权现象日益突出,却很难得到及时有效救济的现状。在这里,笔者将以大气污染侵权为对象,以损害居民健康为视角进行研究,探讨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构建。全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现分述如下:  第一部分:为阐释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涵义,首先对大气污染与环境侵权的关系予以分析;同时,明确公力救济以及私力救济在大气污染救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在明晰各种关系的基础上,界定了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涵义及功能,以推动我国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构建。  第二部分:任何法律制度的发展成熟都需要特定理论的指引,而这些理论也往往能够反映某一时期社会的特定需求。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要求法律在设置其制度时用新型的理论指导法律制度的完善,以适应时代的需求。理论的基础性指导意义对于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部分从法学、经济学的视角对环境权理论、理性经济人理论、外部性理论以及权利冲突需要救济理论等基本理论进行了剖析,以构筑更完善的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  第三部分: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在国外如日本等国家发展的较为完善,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其在司法判例和实施中也比较成熟。因此,本部分对国际上大气污染救济的立法和实践状况进行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国际比较,以期为构建我国大气污染救济制度寻找新的启示。  第四部分:在人们环境意识逐渐觉醒之时,构建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对于保护受害人的环境权益是必要的。在整个大气污染救济法律体系之中,大气污染司法救济、行政救济和社会化救济制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司法救济和行政救济可以对居民的健康损害进行直接补偿救济,社会化救济制度则可以保证受害人在遭受损害后即使难以找到确定的侵权人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从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本部分首先对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的立法模式进行研究,其次从大气污染司法救济、行政救济和社会化救济这三个方面出发,以司法救济为主,在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大气污染救济法律制度。
其他文献
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施工由于技术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经常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或隐患,对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有着严重的影响。所以,要对高层建筑中深基坑及施工技术进行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提法充分肯定了财产性收入的重要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新发展。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要以科学发展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面对目前城市电视台的生存压力和部分认识误区,探讨城市台如何在突围中打好纪录片这张牌。结合定位对选题进行具体分析之后,从人力、物力、栏目化等角度探讨了城市台打造纪录
做好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是基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施工管理直接影响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等诸多方面。因此做好现场的施工管理至关重要。文章分析探讨了土木施工质量现场施
党代表大会制度是政党的一项基本组织制度,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践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的一项领导制度。作为党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既是党内民主
公务员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为政之德”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到社会
随着社会地不断进步和发展,推动了我国各行业的起步和迅猛发展,建筑行业也加快了发展地步伐,在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不断进步和发展,建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质量,而保证质量的重要措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