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城市历史街区的物质环境与新的城市功能、社会生活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一方面,历史街区物质性和功能性老化,导致其原有结构形态的解体,导致蕴含其中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内涵急速转移、重组,割裂了城市的文脉。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经从单纯的要求物质富足,逐渐转向要求高品质生活环境,呼唤文化传统的回归。城市发展是城市问题不断产生并得以解决的过程,其过程是一个变化和改造的新陈代谢过程,我们需要承认这一客观规律,但不应该使改造更新成为破坏旧城以及其所蕴含的社会精神遗产的工具。历史街区保护是一种使城市平衡、有序、和谐发展的概念,而不是对城市遗留僵化的保存。历史文化街区的边界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丰富的城市功能。因为边界空间的位置和功能的特殊性,所以它不但包含着“隔断”,还意味着“连接”。在旧城历史保护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保护区的中心部分,而忽略了其边界。导致了历史街区边界空间质量不断恶化,历史街区与城市外部空间相互割裂,城市新区与旧区形象格格不入。因此,如何利用好历史街区边界空间,让其更好的发挥作用,理应成为历史街区改造中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历史文化街区的边界空间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上对历史街区边界进行认识,探索边界空间共有的特性和影响边间空间现状的动因。结合广州历史文化街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活化边界空间的设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研究能使自己加深对历史街区边界空间的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城市更新设计过程中,唤起人们对街区边界空间设计的重视。文章一共五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讲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介绍了历史文化街区边界的涵义和重要意义,从空间上界定了研究范围。第二部分为论文的第二章,对历史文化街区边界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建立对边界空间的整体认识。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针对广州历史文化街区的边界进行资料收集及现场调研,总结、分析了历史街区边界空间形态和其城市功能特征。第四部分即论文第五章。它在前面三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边界现状形成的动因,并针对现状提出保护边界形象,改善空间质量,活化消极边界的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