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类近岸海上活动的增多,人为噪声日渐增加,其对海洋鱼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为噪声对鱼类可造成从行为影响到致死等不同程度的影响。石首鱼在我国沿海分布广泛,具有发声能力强、听力敏感等特性,因此更易受到人为噪声的影响。石首鱼绝大数肉质鲜美,经济价值较高,是传统渔业捕捞和海水养殖的重要对象,因此研究石首鱼的发声特性和水下噪声对其影响对石首鱼的保护非常重要。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为我国沿海常见石首鱼科鱼类,本文以黄姑鱼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被动声学监测技术对福建东山岛网箱养殖黄姑鱼的发声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其次,评估了渔船辐射噪声和水下增氧泵噪声可能对黄姑鱼造成的影响;最后,记录分析了黄姑鱼在手握(hand-held)干扰状态下的发声特性。本文研究补充了我国黄姑鱼发声数据库,并对其野生资源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东山岛网箱养殖的黄姑鱼为对象,记录了其在自由状态下的发声,对发声信号的时域、频域、带宽、声压级和Q值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还对发声信号的声源级做了估算。结果表明黄姑鱼的发声存在日周期性,在夜晚19:00至次日凌晨02:00会产生合奏现象,该段时间的发声主要以脉冲串(所含脉冲个数≥2)为主,其余时间黄姑鱼很少发出叫声,且叫声主要为单脉冲形式。自由状态下黄姑鱼发声信号的平均单脉冲持续时间较短(单脉冲和脉冲串形式分别为4.69±0.86和5.35±0.95ms)、支配频率较低(单脉冲和脉冲串形式平均支配频率分别为536.79±93.21和598.89±58.24Hz)、Q值较小(单脉冲和脉冲串形式Q值分别为1.61±0.63和1.67±0.43)。但黄姑鱼的发声具有较宽的带宽,单脉冲和脉冲串形式叫声的-3 dB带宽分别为368.78±133.65 和 413.40±270.24 Hz,-10 dB 带宽分别为 721.38±254.71 和924.99±415.43Hz。黄姑鱼自由状态下发声信号的时间参数、频域、带宽和Q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发声信号的单脉冲持续时间增加时,支配频率也随之提高,但-3 dB带宽会随之减小。黄姑鱼发声信号声源级估算结果表明其平均峰值和有效声源级分别为155.73±2.00和146.66±1.70dB。2、以小型渔船噪声作为典型的人为噪声,通过对比黄姑鱼自由发声信号和渔船噪声1/3倍频程声压级的大小来探究其对黄姑鱼发声信号的影响,并评估了影响范围。以Holt在噪声对鱼类声信号掩蔽研究中所使用的10 dB作为临界信噪比(即鱼类刚好能够探测到发声信号时,发声信号和噪声1/3倍频程声压级的差值),研究结果表明小型渔船噪声可能会掩盖黄姑鱼的发声信号,影响距离约为 12m。3、以黄姑鱼实验室养殖环境中常见的增氧泵设备产生的噪声作为水下干扰噪声源,研究其对黄姑鱼发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增氧泵噪声存在的情况下,黄姑鱼主要存在两种时域特征明显不同的发声形式:type1和type2,且两者都主要以单脉冲形式存在。增氧泵噪声干扰下,黄姑鱼type1发声信号的频率参数(平均支配频率和中心频率)、带宽参数(-3 dB带宽和-10 dB带宽)和Q值均比自由状态下对应的参数值大,而type2除了-10 dB带宽大于自由状态外,其余带宽参数、频率参数和Q值都比自由状态下对应的参数值小。黄姑鱼type1发声信号和增氧泵噪声均在5 kHz左右存在一个峰值。结果表明增氧泵噪声可能对黄姑鱼的发声行为产生影响。4、为了研究黄姑鱼在干扰状态下的发声,在水下对黄姑鱼进行手握(hand-held)干扰,记录并分析了黄姑鱼在此干扰状态下的发声特性。黄姑鱼在水下手握干扰下的发声均为脉冲串形式,主要存在三种时域特征明显不同的发声形式:type1、type2和type3。与自由状态相对比,手握干扰下黄姑鱼发声信号的平均脉冲间隔时间持续时间更短。手握干扰下黄姑鱼type1发声信号的支配频率、中心频率、-10 dB带宽和Q值均远大于自由状态;type2平均支配频率、中心频率、-3 dB带宽和-10 dB带宽均比自由状态小;type3平均支配频率、中心频率和Q值均小于自由状态,但-3 dB带宽和-10 dB带宽均比自由状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