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半翅目Hemi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是世界性的入侵害虫和植物病毒媒介,不仅可以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对植物造成直接危害,还可以传播200多种植物病毒,其中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 virus,CCY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其传播的两种危害尤为严重、代表了两类不同传播方式(半持久和持久传播)的植物病毒。病毒作为一种外界刺激,可对其介体昆虫产生一系列影响,对此,我们提出了“介体对药剂的敏感性可能受到其携带病毒的影响”的假说。本研究旨在验证:(1)植物病毒是否对介体昆虫对药剂的敏感性造成影响?(2)如果有影响,不同类型的植物病毒对不同生物型烟粉虱敏感性的影响有无不同?是否会进一步对烟粉虱的抗药性造成影响?期望本研究的结果能够有助于阐明病毒与其介体昆虫烟粉虱之间的互作关系,为烟粉虱抗药性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烟粉虱及其所传播的病毒制定更为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烟粉虱B型和Q型生物型及其半持久传播的CCYV和持久性传播的TYLCV和寄主植物黄瓜(烟粉虱和CCYV的寄主)和番茄(烟粉虱和TYLCV的寄主)为试验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RT-qPCR)以及琼脂保湿浸叶法,来分别检测、比较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在无毒以及携带不同病毒状态下CYP6CM1(P450解毒酶系中与吡虫啉抗性相关的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以及对吡虫啉药剂敏感性的变化。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1)单一病毒对烟粉虱CYP6CM1表达水平的影响CCYV对Q、B型烟粉虱体内的CYP6CM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在20 d内趋势大致相同。携带CCYV后,两种生物型烟粉虱CYP6CM1基因表达量较对照均表现为上调后下调,且二者在带毒后期(20 d)体内CYP6CM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健康烟粉虱(P<0.05),说明烟粉虱带毒20 d时,CCYV可抑制CYP6CM1基因的表达。在两种生物型中,CCYV对Q型烟粉虱体内CYP6CM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强于对B型烟粉虱的抑制程度。TYLCV对Q、B型烟粉虱CYP6CM1基因表达量影响的变化趋势在20 d内也基本一致,均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其中携带TYLCV的烟粉虱在1 d、10d及20 d时基因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健康烟粉虱,而在5 d时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两种生物型烟粉虱相比较,TYLCV对B型烟粉虱体内CYP6CM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强于对Q型烟粉虱。(2)两种病毒对烟粉虱CYP6CM1表达水平的影响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同时携带TY-CCYV两种病毒后,在20 d内烟粉虱体内CYP6CM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则存在差异。Q型烟粉虱体内CYP6CM1基因在1 d,5 d时较对照健康烟粉虱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10d,20d时显著上调,而B型烟粉虱则在1d,5d及20d时较健康烟粉虱上调,10d时显著下调(P<0.05)。在两种生物型之间,携带两种病毒10d内,对Q型烟粉虱的CYP6CM1基因表达量影响程度更大,而在携带两种病毒20 d时,对B型烟粉虱的影响更为显著。(3)单一病毒对烟粉虱药剂敏感性的影响CCYV对不同生物型烟粉虱在1d,10 d时对吡虫啉药剂敏感性的影响不同。B型烟粉虱携带CCYV 1 d和10 d后,对吡虫啉的敏感性较对照健康烟粉虱均有所减弱,10 d时达显著水平(P<0.05),而Q型烟粉虱则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所增强,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TYLCV对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在1d,10 d时对吡虫啉敏感性的影响趋势也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B型烟粉虱在感毒1 d时敏感性强于对照处理,10 d时减弱,而Q型烟粉虱较与照处理差异较小。(4)两种病毒对烟粉虱药剂敏感性的影响携带TY-CCYV的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在带毒1 d对吡虫啉药剂的敏感性较对照处理均有所减弱,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在带毒10 d时,B型烟粉虱对吡虫啉敏感性显著增强(P<0.05),Q型烟粉虱对吡虫啉敏感性较对照处理显著减弱(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为:烟粉虱携带单一病毒(CCYV/TYLCV)20 d可显著降低其C YP6CW1基因的表达水平,此时其对吡虫啉药剂的敏感性高于健康烟粉虱,而两种病毒同时作用于烟粉虱20 d,CYP6CM1基因的表达水平则显著升高,此时其对吡虫啉药剂的敏感性则低于健康烟粉虱。因此,不同病毒对烟粉虱CYP6CM1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对吡虫啉药剂的敏感性的影响趋势不同,而且新携带的病毒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病毒对烟粉虱的影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