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腔粘连(IUA),又被称为Asherman综合征,是指某些因素(如人工流产、自然流产、机械损伤、病菌感染等)引起子宫内膜的基底层损伤后,从而导致子宫宫腔的前后壁、宫底、宫角的粘连,常表现为部分粘连,也可表现为全部粘连,子宫宫腔变窄或消失。临床表现:经量过少、继发闭经及周期性腹痛等;甚至可以导致女性反复流产、早产或继发性不孕等严重后果。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内镜技术的发展,宫腔镜检查成为宫腔粘连诊断的金标准,而目前治疗宫腔粘连的首选方法即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有相关数据统计,TCRA术后宫腔粘连复发率可达3.1%-23.5%,其中20.0%-62.5%为重度粘连术后。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成为目前宫腔粘连临床治疗中棘手的问题,术后疗效欠佳。 如今国际上的观点认为促进子宫内膜的增生是改善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后方面的关键。雌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的增生关系密切,周期性雌激素能良好的刺激子宫内膜增生,从而促使正常子宫内膜生长,使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迅速覆盖粘连纤维化,促进子宫腔裸露区域的上皮化。国内外关于应用雌激素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研究很多,但是至今为止雌激素的用药剂量及用药方案尚未达成统一。本研究拟对不同剂量的雌激素用于重度宫腔粘连术后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获得最佳用药剂量。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剂量雌激素对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的作用,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因继发闭经或月经过少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行宫腔镜检查确诊为重度宫腔粘连并进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为:⑴术后未按本研究方法进行辅助治疗者;(2)行宫腔镜检查发现存在其它子宫内膜疾病者(如子宫内膜结核、子宫粘膜下肌瘤等);(3)内分泌检查发现性激素六项存在异常者;(4)有乳腺疾病者;(5)术前3月服用过激素类药物者。术后辅以不同剂量及方法的雌激素,分别为:A组(小剂量组)、B组(大剂量组)、C组(逐渐减量组)。A组、B组分别按补佳乐2mg/d、补佳乐6mg/d,连服21天;C组按补佳乐4mg/d、3mg/d、2mg/d各服药7天。3组患者服药最后5天均加服黄体酮,100mg,bid。每用药2个周期,门诊了解患者的月经情况、阴超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并行宫腔镜检查,评估宫腔形态。统计患者术后1年内的妊娠率。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比较;检验水准α=0.05,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组间一般资料对比:3组患者均已排除合并其他疾病,随访过程中均无退出及失访:A组:38例,年龄23-38岁,平均31.8±5.4岁;B组:36例,年龄24-36岁,平均31.4±4.5岁;C组:36例,年龄25-39岁,平均32.7±5.6岁,3组患者年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月经恢复情况:术后2个月随访3组患者月经恢复情况,恢复正常率分别为:26.32%、38.89%、27.78%,改善率分别为:42.11%、38.89%、38.89%,无变化率分别为:31.57%、22.22%、33.33%,对比应用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子宫内膜情况:3组患者治疗前平均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3.570±1.460mm、3.410±1.160mm、3.390±1.170mm,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5.480±1.390mm、5.330±2.560mm、5.870±1.660mm,3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组内对比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组间对比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宫腔形态评价情况:3组患者术后2个月宫腔镜检查情况按疗效评价痊愈率分别为42.11%、33.33%、38.89%,好转率分别为:52.63%、61.11%、55.56%,无效率分别为:5.26%、5.56%、5.55%,对比应用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妊娠率:3组患者术后有生育要求者分别为36、32、36例,3组患者有生育要求者分别占原患者比例的94.74%、88.89%、100%,对比应用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一年妊娠例数分别为10、2、4例,妊娠率分别为:27.78%、6.25%、11.11%,对比应用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服用雌激素有助于子宫内膜的恢复。 2.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服用不同剂量雌激素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