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雪作为一种特殊的下垫面,以高反射率、低导热率以及融雪水文效应对地球能量和辐射平衡以及水分循环产生深刻的影响。祁连山积雪资源丰富,由于低温高寒,降水的一部分以冰雪等固体形式被储藏起来,成为天然的固体水库,是甘肃省河西内陆区河流的发源地和径流形成区。祁连山积雪不仅为干旱的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是河西走廊经济建设的基础,是河西人民赖以生存的命脉,所以及时了解祁连山积雪资源时空变化状况尤其是对于处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甘肃省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利用2000年3月-2003年3月三年的500m分辨率的MODIS/MOD10A2积雪数据来研究祁连山区积雪的年变化特征,并利用由2000年3月-2006年12月七年的MODIS/MOD10C2积雪数据和1996-2002年11-4月的近七年冬半年的区域积雪分布数据结合而得到的1996-2005年11-4月的5km分辨率的十年冬半年积雪数据来研究祁连山区冬半年积雪的年际变化特征,并建立了雪线高度与温度和降水要素的定量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就祁连山区积雪年变化而言,累积降雪的时期为9月至翌年的5月,雪盖频率的最大峰值出现11月至翌年的1月期间,次峰值出现在5月,基本与前人的结果相一致。(2)祁连山区季节性雪线年变化明显,雪线高度均在3700m以上,除夏季较高之外,其他各月雪线平均高度均在4000m左右,其中7月份雪线最高,12月期间雪线的高度最低,这与该区气温与降雪特征有关。三段中西段雪线最高,中段次之,东段最低。(3)通过对祁连山区三大内陆河流域的雪线高度分布的分析发现,各流域积雪雪线高度年变化各有特点,不同流域积雪的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但谷值均出现在夏季7月前后。西段疏勒河流域的积雪年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型”,最大峰值出现在11月末至12月初,次峰值出现自春季的5月中期。中段的黑河流域,多雪期出现在10月至2月和5月,多雪期的积雪变率不大。东段的石羊河流域,积雪自9月积雪开始增多11月底达到最大,5月次大。(4)祁连山区十年平均的冬半年雪盖频率空间分布状况为祁连山区冬半年积雪平均分布呈西段最多、东段次之、中段最少的特征。祁连山区不同频率积雪所分布的平均高度的基本趋势为雪盖频率越大分布的高度也越高,积雪平均分布在3500-4500米高度;(5)就三段的雪盖频率而言,东和中两段积雪是在1998年冬最少,1998年冬后呈增加的趋势,东、中两段平均积雪出现频率变化幅度很接近。而西段从1996年冬开始是持续增加的趋势,而且积雪平均出现频率明显要比东、中两段高很多。(6)祁连山区雪线高度的年际变化为:东、西两段冬半年都表现出雪线降低的趋势,东段雪线降低的趋势较西段明显。而在中段冬半年雪线高度是略有升高的趋势,但趋势不明显。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流域的雪线高度都是呈现降低的趋势,石羊河流域的雪线高度降低程度最大,黑河流域次之,疏勒河流域最小。(7)通过相关分析得到雪线高度与平均温度和同期积雪日数的关系最显著。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选取利用平均温度及同期积雪日数两个变量建立与雪线高度的定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