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颜色-物体Stroop效应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揭示颜色一物体的心理表征及加工机制。本研究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视觉和听觉呈现刺激材料,利用语音命名和按键的实验任务,采用颜色-物体(图片)的范式,及本研究创制颜色-物体(词语)的范式,全面探讨颜色-物体Stroop效应的表征和加工机制、影响因素等。实验结果验证知觉符号理论和经典Stroop效应的激活扩散模型;在某种程度上,拓展图词一致性效应为图词色一致性效应。研究共包括1个探测性实验和3个正式实验。实验1,探测颜色-物体之间是否存在相对稳定的连接。探测1研究4-6幼儿关于颜色-物体之间的连接程度。实验采用自由涂色的任务,记录每幅图片每种颜色的百分比;探测2研究成人关于颜色-物体之间的连接程度。实验采用自由联想颜色的任务,记录被试对每个物体所想的颜色及该颜色所占的百分比。结果表明不管是4-6岁幼儿还是成人对于颜色-物体之间都有稳定的连接。实验2,探讨视觉呈现、命名任务下的颜色-物体Stroop效应。呈现物体图片,要求被试命名图片的名称和颜色。根据物体颜色典型性的程度,将物体颜色分为典型性高、中、低三水平。结果表明命名图片名称和颜色的反应时之间差异不显著。物体颜色典型性之间差异显著。命名图片的名称时,未产生颜色-物体Stroop效应的易化效应,却产生强烈的干扰效应;命名图片的颜色时,既产生颜色-物体Stroop效应中的易化效应,又产生颜色-物体Stroop效应中的干扰效应。实验3,探讨视觉呈现,命名任务下的颜色-物体(词语)之间的Stroop效应。任务要求被试命名词语的名称和颜色。结果表明:命名词语的名称和颜色之间的反应时差异显著;物体颜色典型性之间差异显著。命名词语的名称时,没有产生颜色-物体Stroop效应,这与经典Stroop效应研究结果一致;命名词语的颜色时,产生了颜色-物体Stroop效应。实验4,探讨听觉呈现,按键任务下的颜色-物体(语音)之间的Stroop效应。让被试听不同典型性颜色物体的录音材料,如“黄色的香蕉”,要求被试按键判断所听到物体的颜色和该物体规范的颜色是否一致。结果表明:物体颜色典型性之间差异显著。命名物体颜色典型性高的反应时显著快于命名物体颜色典型性中、低两水平的反应时;但命名物体颜色典型性中的反应时显著慢于命名物体颜色典型性低的反应时,这一点与实验2和3的结果有所不同。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结合前人的发现及多种现有的理论模型,我们拓展了图词一致性效应为图词色一致性效应;同时提出颜色-物体Stroop效应的影响因素;虽然目前还没有针对颜色-物体Stroop效应提出的理论机制,但我们认为颜色-物体Stroop效应结果验证和支持了知觉符号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