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具有两大基本功能: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概念功能是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各种经历中所获得的诸种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表达作用;人际功能是指在人们借助言语行为所进行的社会交往中,语言对主体内在及主体间的态度、情感和角色关系的表现能力。二者分别指向语言外的自然现实和主体间现实。同时,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现实,人们借助它在将主体对语言外客观现实的认识组织成人们可以理解的语篇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通过主客间或主体间的现实关系,把主体间的情态、角色关系等人际要素展现出来,而这一功能即为谋篇功能。 连贯作为判断一段文字能否构成语篇的标准,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范畴,语篇连贯是指构成语篇的诸种要素表达意义过程中的连续性和作为结果的整体性。为了便于分析,本文从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角度,把语篇连贯分为概念意义的连贯和人际意义的连贯。过去,大多数学者侧重于对概念功能的研究,特别是在语义逻辑方面。当然,在语篇连贯方面,概念意义的连贯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取得了众多的学术成果。相比之下,人际意义的连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人际意义及其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又在语篇分析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试图从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的角度探讨语篇中人际意义的连贯性,对人际意义的连贯进行界定,并着重论述英语语篇内人际意义的衔接和语篇与情景语境的一致性。 下面是本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提出本文的研究领域及其价值。通过回顾前人对语篇连贯和人际意义的研究,明确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把语篇分析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人际意义领域,并阐明此项研究的重要性及其涉及的相关问题。 第二章论述人际连贯的理论依据。从以前学者对连贯的定义和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可以得出:无论把连贯定义为语篇内的线性关系,还是界定为借助语境进行认知推理的产物,或作为篇内衔接和语域一致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本质上说,连贯属于语义范畴。根据韩礼德对连贯概念的定义,本文提出:人际连贯是篇内人际衔接与语域中话语基调的一致性。 第三章阐述了人际连贯的衔接机制。基于对人际连贯性质的理论认识,本文从言语功能、说者的角度、交际者的权位关系、评价和态度五个层面分别深入地揭示语篇内人际连贯的衔接机制:即交流结构(相邻对和语气平行)、主语链、情态重复、态度词衔接和语调模式。并指出衔接是语篇内诸种语言要素在语义关系上的同列、同指、同延、同向、同现,而平行、链条、同义、反义、反复和搭配等衔接模式把语气、主语与限定词、情态与情态词以及语调等表现人际意义的语言要素组织成人际衔接。 第四章着重探讨语域的一致性在人际连贯中的作用。韩礼德提出了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分别对应的三个变项(话语范围一概念意义、话语基调一人际意义、话语方式一谋篇意义)以构建不同类型的情景语境。而语域作为界于三大变项与三大元功能之间的临界点,综合体现了功能与情景语境的一致性。单纯从语篇内人际连贯的角度上说,一方面,语域与功能层面的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相关联,另一方面,又与情景语境中的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相关联,因此,语域的一致性在功能与语境的衔接点上表现了人际连贯。 第五章主要构建了人际连贯的理论模式及其应用价值。由于前人对语篇内人际连贯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而本文对人际连贯的性质及其相关要素进行了系统地论述,提出了具有整合性和原创性的人际连贯理论模式,这不仅对语篇分析,而且对语言教学、文体学、翻译学等相关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六章通过对一篇法庭辩论的具体分析,验证了人际连贯理论模式的有效性和实践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