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研究"在中国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威廉斯、霍尔、费斯克等理论为学者们耳熟能详并予以积极热烈的回应."文化研究"作为一种开放的、跨学科式的理论或学术范式,表现出丰沛的活力.其多元异质的思维方式把文学研究从十分逼仄的空间内解放出来."文化研究"的实践性品格催发文学重新建立起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是对越来越学科化、封闭化、过度自律化的文学研究的反拔与超越.不可否认,文学重返自身、注重内部的提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有革命性意义.但是,中国当代特殊的历史情境(消费社会初步形成、视觉文化由边缘走向中心、审美泛化现象出现等)决定了当代文学现象的丰富性、鲜活性.特别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传媒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更新了艺术生产、流通及接受的方式.再单纯从美学的或艺术的角度出发已不足以完整把握诡异多变的现实.由此要求学者们扩展研究视野、关注日常生活.西方"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引入和传播,成为文学研究新的理论创生点."文化研究"的深刻性与个性只有在与其他理论的比较中才得以显现.1、与新历史主义的纠葛.二者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都是一种跨学科研究,但由于新历史主义过分吸取解构主义的逆向思维精神,往往以二元对立方式看待一切,其积极介入历史的方式表现为"返回"个人情境,在现实面前有软弱无力之感."文化研究"却注重整体全面的开阔视野,强调直面现实人生,积极介入当今社会生活.2.与庸俗社会学的区别."文化研究"克服庸俗社会学对具体、微观社会文化的相对隔膜,关注比阶级关系更加细微的性别、种族关系.在吸收、运用"文化研究"时,除注意中西语境的差异外,要警惕两种弊端.1、"文化研究"成为"文化考证"或"文化政治".2、文化泛化或沦为一种智力游戏.鉴于"文化研究"在中国仍处于蓬勃发展之势,对它的反思检讨有过早之嫌.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其简单粗暴地拒斥或不加辨析地全盘接受皆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