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城镇化,其发展需要转移大量农业人口到城镇。然而,中国的土地城镇化却快于人口城镇化,农业人口的流动与转移严重脱节。2个多亿的农业人口工作生活在城镇,但他们始终是农民工,没有转变为城镇正式市民,农业人口转移任重道远。就农业人口流动方向看,农业人口转移的未来走向有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城镇。大城市人口压力大,生活成本和房价都比较高,农业人口成为大城市市民难度大;中小城市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接近大城市,劳动力就业空间也在不断增大,并且接纳农业人口转移的门槛不高,如此,将有一定的农业人口转移至中小城市;农村城镇,尤其县城镇和县域范围内的重点镇或中心镇,它们在城镇化建设中获得快速发展,日趋成为返乡农民工购房、创业和居村农民“离土进城”、过城镇生活的重要空问,它正在并将成为农业人口转移的最主要出处。本研究以皖中S村农业人口流动与转移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和个案研究等方法研究农业人口转移意愿与转移行为选择。首先从概念上诠释农业人口转移,阐明本研究的主体范畴。其次,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不同城镇化背景下农业人口转移情况,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户籍制度,分析农业人口转移转向和制度影响因素。再次,通过皖中S村农业人口流动与转移的实地调研,分析S村人口转移的现状、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以美国学者E.S.Lee提出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为主要依据,指出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内在机理。最后,在分析农业人口转移的三大走向基础上,并鉴于县城镇和农村重点镇是农业人口最重要转移地的现实,研究提出发展县城镇,增强吸纳农业人口转移能力的若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