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栀子柏皮汤为治疗阳黄证的经方之一,在现代临床用于治疗黄疸中仍发挥良好的疗效。本文以栀子柏皮汤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优化提取工艺;通过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对中医阳黄证黄疸大鼠的治疗作用的研究,探索栀子柏皮汤的药效物质基础、组方配伍的科学性,并初步探讨其退黄作用的作用机制,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1、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柏皮汤中栀子苷、甘草苷、甘草酸,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西红花苷-Ι和西红花苷-ΙΙ的含量,结果显示各成分均能有效检出且分离度良好。2、提取工艺优化(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栀子柏皮汤合煎剂与分煎剂中栀子苷、甘草苷、甘草酸(238nm),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265nm),西红花苷-Ι和西红花苷-ΙΙ(440nm)的含量。总生物碱、甘草酸的含量低于分煎剂;西红花苷类化合物(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ΙΙ)的含量明显高于分煎剂;合煎剂中栀子苷、甘草苷与分煎剂中含量无明显变化。(2)采用正交实验,以栀子苷、甘草苷、西红花苷-Ι、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浸泡时间、溶媒用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等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优化栀子柏皮汤提取工艺。优化后得出栀子柏皮汤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2倍量70%乙醇浸泡1h,提取3次,每次1.5h。3、栀子柏皮汤对阳黄证的治疗作用(1)采用以异硫氰酸苯酯(AP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基础上,同时结合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高糖高脂的饮食因素的方法,复制阳黄证大鼠模型,施以栀子柏皮汤低、中、高剂量(2.0,4.0,8.0 g/kg)治疗,观察大鼠的一般生物学状态,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和补体C3,C4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变化及统计结果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阳黄证模型组相比,栀子柏皮汤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tba和补体c3,c4表达水平(均p<0.01),显著提高肝sod活性(p<0.05,p<0.01),且栀子柏皮汤中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肝mda含量(p<0.05);病理切片显示二者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肝组织损伤。(2)采用以异硫氰酸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基础上,同时结合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高糖高脂的饮食因素的方法,复制阳黄证大鼠模型,施以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进行治疗,观察大鼠的一般生物学状态,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汁酸(tba)和补体c3,c4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与正常组比较,阳黄证模型组的变化及统计结果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阳黄证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栀子柏皮汤及栀子+黄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tba和补体c3,c4表达水平(p<0.05,p<0.01);栀子甘草组、栀子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tba的活性和补体c3,c4表达水平(p<0.05,p<0.01),仅栀子+甘草组能显著降低肝mda含量(p<0.05);黄柏甘草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补体c3,c4表达水平(p<0.05,p<0.01);各组均能显著提高肝sod活性(p<0.05,p<0.01);病理切片显示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均可不同程度地减轻肝组织损伤,栀子柏皮汤全方组的效果最明显。4、含药血清谱效关系研究建立栀子柏皮汤和经阳黄证黄疸模型大鼠给予灌胃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含药血清的高效液相图谱分析法,对色谱图进行分析、比较,明确栀子柏皮汤入血成分及其来源。栀子柏皮汤及其拆方含药血清的色谱图(238nm,440nm)共出现4个入血成分,未在体外制剂图谱中找到对应峰,可能是经代谢后在血中产生;与空白血清、拆方含药血清色谱图比较发现,2、3、4号峰来源于栀子或栀子与其他药的共同作用,1号峰来源于甘草。经与标准品对照,未能确定相关峰的结构。2号峰与tbil呈负相关,可能为药效物质。通过对栀子柏皮汤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和其对阳黄证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发现,栀子柏皮汤及栀子黄柏组对阳黄证模型大鼠具有较明显地治疗作用,其退黄物质基础可能为吸收入血后的代谢产物,退黄机制可能为抑制炎症反应和清除自由基,从而减轻肝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