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术前血清IP-10、Mig和BLC水平与移植肾排异及长期存活关系的研究目的:研究术前血清IP-10、Mig和BLC水平与移植肾排异及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关系,试图找到反映免疫状态的术前指标,预测肾移植早期排异及移植物失功,利于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方法:共纳入自2001年8月至2005年12月行首次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手术、存有术前血标本、肾穿病理证实的急性排异及移植肾状态受者149例。回顾性总结两组受者术后6月内移植肾排异的发生以及长期存活等流行病及临床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复孔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IP-10、Mig和BLC水平。健康对照80例。结果: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Mig和BL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排异组患者肾移植术前IP-10和BLC血清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的移植肾状态组(P=0.01;P=0.009),年龄大的受者发生急性排异的风险相对较低(P=0.03),受者性别、原发病、透析方式、血透次数、PRA、HLA错配、CMV感染、冷热缺血时间、免疫抑制剂方案和术前血Mig水平与急性排异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术前IP-10血清水平大于3.57pg/ml者,与小于3.57pg/ml者相比,排异发生率明显升高(59.74%vs 21.95%;C~2=17.64,P=0.001)。受者术前IP-10血清水平和年龄是肾移植术后6月内排异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ive risk:1.565,0.893;95%CI:0.888-2.924,0.814-0.980)。排异的发生、术前血IP-10和BLC水平是术后移植物失功的危险因素(P=0.000;P=0.034;P=0.001),术前血Mig水平、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次数和透析类型与移植物失功无明显相关。按照术前血BLC血水平,将移植肾受者分为A组(≦89.69pg/ml,n=37)、B组(≦120.19pg/ml,n=37)、C组(≦172.33pg/ml,n=38)和D组(>172.33pg/ml,n=37),移植肾5年生存率分别为97.4%、92.8%、80.3%和60.3%(P=0.0005),术前血BLC水平对移植物长期存活率差异的影响似乎主要作用于术后1年,维持于术后1~5年。术前血IP-10和Mig水平不同时,肾移植入肾长期存活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受者术前血IP-10水平和年龄是肾移植术后6月内排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IP-10和BLC水平以及急性排异的发生是移植物失功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尿液IP-10、Mig和MIP-3α水平对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异常诊断价值的研究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尿液IP-10、Mig和MIP-3α水平与移植肾功能异常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尿液IP-10、Mig和MIP-3α水平在急性移植肾功能异常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共纳入自2001年8月至2005年12月存有移植肾穿刺时和术后2、4、6和8周晨尿标本、首次同种异体单纯尸体肾移植受者222例(急性排异67例,移植肾状态组119例,亚临床排异13例,急性肾小管坏死11例,假定急性排异12例),回顾性总结术后6月内移植肾功能变化、移植肾穿刺病理、流行病及临床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复孔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血IP-10、Mig和MIP-3α水平。结果:移植术后正常组2、4、6和8周及健康对照组尿IP-10水平无差异(3.72±2.32、2.04±1.16、2.95±2.94、0.66±0.46和0.44±0.18pg/μmolCr;P=0.33);移植术后正常组2、4、6和8周尿Mig水平无差异(34.82±8.76、25.66±7.61、20.78±8.90、25.16±9.54pg/μmol Cr,P=0.725),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3.77±1.91pg/μmol Cr;P<0.001);移植术后正常组2、4周尿MIP-3α水平明显高于6、8周和健康对照组(6.08±1.57、4.13±1.80、0.46±0.29、0.83±0.48和0.82±0.19pg/μmol Cr;P=0.025)。移植术后正常组2、4、6、8周及健康对照组尿IP-10、Mig和MIP-3α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肾移植受者术后肾穿时尿液IP-10、Mig和MIP-3α水平在急性排异组、急性肾小管坏死组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的移植肾状态组和健康对照组,急性肾小管坏死组尿液IP-10和MIP-3α水平明显高于急性排异组,而移植肾状态组尿液各趋化因子水平较低。肾穿时尿液IP-10、Mig和MIP-3α水平分别以5.74、25.52和0.84pg/μmol Cr为界值时,诊断移植肾功能异常的敏感度分别为58%、76.7%和55.8%,特异度分别为92.9%、76.6%和83.9%(曲线下面积为0.742、0.805和0.668;95%可信区间为0.659-0.824、0.733-0.876和0.578-0.757;P<0.0001,P<0.0001,P<0.0001)。急性肾小管坏死组9例(9/11)肾穿时尿液IP-10和Mig和MIP-3α水平明显高于界值,2例两项指标升高;急性排异组除5例尿液IP-10、Mig和MIP-3α水平无明显变化外,25例(25/67)三项指标升高,15例两项升高,22例一项升高;亚临床排异12例(12/13)一或两项指标升高;假定急性排异组12例(12/12)均有一或两项指标升高;肾移植状态组84例(84/119)尿液三项指标均低于界值,34例一或两项升高,1例三项明显升高者,临床有尿路感染症状,病理提示合并间质性肾炎。45例(45/49)两月内发生排异者,尿液IP-10、Mig和MIP-3α水平在抗排异后1~4周降至界值以下,4例移植肾功能未恢复的血管性排异者,抗排异后无明显下降。10例(10/11)肾小管坏死受者,尿液IP-10、Mig和MIP-3α水平在术后1~4周降至界值以下。免疫组化示急性排异和肾小管坏死时,肾小管MIP-3α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尿液IP-10、Mig和MIP-3α水平测定可能是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异常的诊断指标,但不能鉴别诊断病因。结合移植肾穿刺,有助于急性排异、肾小管坏死,特别是亚临床排异的诊断。尿液IP-10、Mig和MIP-3α水平随着肾功能改善明显下降。是否能预测早期排异发生和抗排异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前瞻性研究。第三部分CXCR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肾移植急性排异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初步研究CXCR3基因rs 228096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急性排异发生的关系。方法:共纳入自2001年8月至2006年5月行首次同种异体单纯尸体肾移植手术、存有术前血白细胞悬液、术后6月内临床及病理均证实的排异或肾功能正常的受者共223例。回顾性总结两组受者术后6月内移植肾排异的发生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用Taqman荧光探针法对CXCR3基因SNPs(Intron 1,c.12+234G>A;dbSNP:rs2280964)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肾移植受者CXCR3基因rs 2280964的SNPs基因分型与术后6月内排异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男:P=-0.36;女:P=0.98)。结论:CXCR3基因rs 2280964的SNPs与肾移植受者术后半年内排异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