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Omp25、RicA和BspB抑制cGAS-STING通路活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z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感染患者出现波浪热、关节炎、心内膜炎和脑膜炎等症状,感染动物出现流产和不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重大的公共卫生负担。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在细菌感染和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分子量大小分为3组,目前研究较多的共有6个。布鲁氏菌IV型分泌系统(Type IV secretion system,T4SS)是由vir B操纵子编码,目前已经鉴定出的依赖于T4SS的效应蛋白共有15个。布鲁氏菌可引起机体免疫抑制,但是关于布鲁氏菌Omps和T4SS效应蛋白抑制先天免疫的作用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首先筛选可明显抑制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产生的Omps和T4SS效应蛋白。然后,检测筛选得到的蛋白对DNA病毒诱导的IFN-β及下游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 genes,ISGs)转录的影响,接着检测这些蛋白对DNA病毒诱导的IFN-β产生和对cGAS-STING信号通路的影响,确定其作用信号通路的靶分子及作用方式,检测它们与信号通路靶分子的互作情况,并对直接互作的蛋白进行截短,然后检测这些截短体与信号通路中靶分子互作的结合域。接着检测外膜蛋白和T4SS效应蛋白截短体对DNA病毒诱导的IFN-β转录和产生的影响,确定抑制IFN-β产生的功能结合域。最后,缺失功能结合域和突变功能结合域中关键氨基酸位点,检测缺失体和突变体对IFN-β转录和产生及对cGAS-STING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结果旨在探究布鲁氏菌Omps和T4SS效应蛋白抑制DNA病毒诱导的IFN-β产生的作用及机制,为进一步探讨布鲁氏菌引起机体免疫抑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布鲁氏菌Omp25、Bsp B和RicA抑制ifn-β的启动子活性以灭活的牛种布鲁氏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构建了牛布鲁氏菌主要外膜蛋白和T4SS效应蛋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以上各蛋白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将各蛋白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与PMD2.G和ps PAX2共转染293T细胞,将收集的慢病毒液感染RAW264.7细胞,结果发现,Omps和T4SS效应蛋白在RAW264.7细胞中表达,并筛选出布鲁氏菌Omp25、Bsp B和RicA可极显著抑制ifn-β启动子活性(P<0.01)。2.Omp25与cGAS互作,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cGAS,抑制IFN-β产生的机制Lv-Omp25可极显著抑制DNA病毒诱导的IFN-β的转录和表达以及ISGs的转录(P<0.01),明显促进PRV和HSV-1病毒的复制。Lv-Omp25可明显抑制STING和IRF3的磷酸化水平和IRF3的入核(P<0.01),并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cGAS,明显抑制cGAS的酶活性(P<0.01)。进一步试验发现,Omp25与cGAS互作,Omp25(161-184 aa)与cGAS(161-522 aa)是其互作的关键结合域;Omp25(161-184 aa)是抑制DNA病毒诱导的IFN-β转录和表达的关键结合域。缺失aa 161-184后,Omp25Δ161-184对DNA病毒诱导的IFN-β转录、表达及cGAS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Omp25Δ161-184对HSV-1诱导的p-STING、p-IRF3和cGAS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突变Omp25(161-184 aa)第176、180位精氨酸和179、181、184位酪氨酸,结果发现,Omp25-5M对DNA病毒诱导的IFN-β转录、表达及cGAS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Omp25-5M对HSV-1诱导的p-STING、p-IRF3和cGAS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3.RicA与STING互作,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STING,抑制IFN-β产生的机制Lv-RicA可极显著抑制DNA病毒诱导的IFN-β转录和表达以及ISGs的转录(P<0.01),明显促进PRV和HSV-1病毒的复制,Lv-RicA组中PRV和HSV-1的病毒DNA拷贝数极显著升高(P<0.01)。Lv-RicA可明显抑制TBK1、IRF3的磷酸化水平和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STING。进一步试验发现,RicA与STING互作。将RicA和STING进行截短发现,RicA(1-88 aa)与STING(1-153 aa)是其互作的关键结合域;RicA(1-88 aa)可极显著抑制IFN-β的转录和表达(P<0.01)。分段缺失RicA 1-88 aa,结果显示,RicAΔ1-20对ifn-β启动子活性明显减弱(P<0.05),并对DNA病毒诱导的IFN-β转录及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对HSV-1诱导的TBK1与IRF3磷酸化水平的抑制作用减弱(P<0.05)。突变RicA 1-20 aa第4,6位酪氨酸和第16位精氨酸,结果发现,RicA-3M对DNA病毒诱导的IFN-β转录和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并对HSV-1诱导的p-TBK1和p-IRF3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4.Bsp B与TBK1竞争性结合IRF3,减少TBK1对IRF3的磷酸化和p-IRF3的入核,抑制IFN-β产生的机制Lv-Bsp B可极显著抑制DNA病毒诱导的IFN-β转录和表达以及ISGs的转录(P<0.01),Lv-Bsp B组中PRV和HSV-1病毒DNA拷贝数极显著升高(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Bsp B作用于cGAS-STING的靶位点是IRF3。Lv-Bsp B可明显抑制DNA病毒诱导的IRF3的磷酸化和p-IRF3的核转移(P<0.01)。进一步试验发现,Bsp B与IRF3互作。将Bsp B和IRF3进行截短发现,Bsp B(156-187 aa)和IRF3(198-427aa)是其互作的关键结合域;Bsp B(156-187 aa)可极显著抑制DNA病毒诱导的IFN-β转录和表达(P<0.01)。缺失Bsp B(156-187 aa),发现Bsp BΔ156-187对DNA病毒诱导的IFN-β转录和表达的抑制作用减弱(P<0.05);Bsp BΔ156-187对HSV-1诱导IRF3磷酸化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Lv-GFP和Lv-Bsp B分别感染RAW264.7,结果发现,Bsp B与TBK1竞争性结合IRF3,减少TBK1对IRF3的磷酸化,减少核转录因子IRF3。突变Bsp B aa 156-187第179,181,183和184位精氨酸,结果显示,Bsp B-4M对DNA病毒诱导的IFN-β转录和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对HSV-1诱导的IRF3磷酸化和p-IRF3入核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5)。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布鲁氏菌主要Omps和依赖于T4SS效应蛋白慢病毒表达载体,从中筛选到明显抑制ifn-β启动子活性的Omp25、Bsp B和RicA。发现了Omp25(161-184 aa)、RicA(1-20 aa)和Bsp B(156-187 aa)是布鲁氏菌Omp25、RicA和Bsp B抑制IFN-β产生的功能结合域。研究结果阐明了布鲁氏菌Omp25、RicA和Bsp B抑制DNA病毒诱导IFN-β产生的作用和调控机制,为深入研究布鲁氏菌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正>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一般是通过教师在课后拍摄教学视频上传至信息网络,形成教学资源的手段进行的,同时可以在网络上发布相关的教学章节测试,这使得微课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为学生在课堂知识的预习、学习和复习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一、借助微课发布课前任务,促进学生完善写作储备微课的应用为英语写作教学课前准备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教师通过微课可以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写作主题进行阐释,使得学生对课堂的写作内容有所了
期刊
1998-2012年气候变暖停滞(hiatus)是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的特殊现象,该现象表现为气温增速变缓、不变或出现下降趋势。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研究该区域气候变暖停滞现象及其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对于科学调整区域植被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1970-2019年毛乌素沙地气温和降水地面观测数据,利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等对气候变暖停滞现
针对环氧树脂脆性大、与碳纤维形成的界面性能较差等问题,本文选用纳米TiO2对5284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并以角联锁机织物为增强体制备了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使用FT-IR、旋转流变仪、表面张力仪等设备对TiO2/环氧树脂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树脂改性对复合材料压缩与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TiO2的羟基与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和羟基发生了反应;经1wt.% TiO2改性的树脂复数黏度为0.066 P
<正>一、思维狭隘带来的困局“双减”政策落地后,在具体实施中遭遇最意外的困局——“思维的作茧自缚”。部分一线教师在思维上无法突破原先根深蒂固的认识,总是理直气壮地以“考好才是真的好”来审视这一场正在发生的基础教育变革,通过“换汤不换药”的消极方式来应对,让自己和学生的负担“名亡实存”。在走访和调研中,出现多起相似度较高的典型表现。例如,“双减”政策对不同学段的考试进行规定,而执行中仅将“考试”改为
期刊
<正>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校长在设计办学理念时用心良苦,邀请专家、组织领导班子、召集教师研究,反复斟酌后敲定字词。但是,办学理念确定后只是入册上墙就算万事大吉,至于如何指导办学实践无人再提及。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中把办学理念扔在一边,学校也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自上而下研究设计,并持续推进办学理念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的过程。决策者根据教育理论、教学经验提炼出的办
期刊
学位
腐乳因其滋味鲜美、价格低廉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传统豆腐乳的生产工艺中,其在后期瓶内发酵和贮藏的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美拉德褐变使白腐乳的色泽不断加深,影响了其外观和货架期。采用混合菌种(毛霉与根霉配比为1∶1)发酵相较于单个菌种发酵更有利于腐乳的品质和口感。腐乳的后酵和贮藏期间发生的美拉德褐变,通过添加抗褐变剂能够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单一添加0.02%的葡萄糖氧化酶和单一添加0.10%半胱氨酸都可
目的 分析异常生育史与遗传性家族史、孕期危险因素暴露的多重对应关系,为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至2015年西安市各级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孕28周至生后7 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共监测围产儿1 236 937例,其中出生缺陷患儿10 619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86%(0.70%~1.15%)。多重对应
砷和砷的化合物被列为有毒有害的环境污染物之一,饮水、食用海产品、使用化妆品和吸入烟草烟雾等是人类砷暴露的主要途径。砷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孕产妇产前暴露于高水平砷可使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增加。本文收集1992—2020年国内外砷暴露与自然流产关联的流行病学研究文献,对砷暴露与自然流产的关联进行综述,并探讨砷暴露导致自然流产的机制,为自然流产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
<正>本书是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家布罗代尔的代表作,也是年鉴学派的代表作。本书精辟地叙述了一个地区(地中海地区)、一个时代(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历史,前后150万字,行文严谨,史料丰富,是历史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在此书中,作者从"总体史观"的思想出发,努力把16世纪后半期(即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在位时期)的地中海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本书先以大量的篇幅讨论地中海的自然地理状况,进而探讨该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