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血脑屏障破坏机制的探讨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20425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简称乙脑,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成员,主要经蚊虫传播。该病毒具有神经嗜性,可以从外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这是JEV导致人和动物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破坏是乙脑主要的病理变化之一,但JEV感染引起BBB破坏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由于乙型脑炎对人类和家畜产生严重的威胁,并且目前尚没有针对该病特异性的抗病毒药物,因此探究乙脑的发病机理,尤其是血脑屏破坏的机制,对该病的临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建立JEV感染C57BL/6小鼠模型。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105 PFU JEV P3株。病毒感染后,小鼠呈现精神萎靡、体重下降等症状。有些感染小鼠出现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震颤。通过 HE染色发现脑组织内呈现典型的“血管袖套”和胶质细胞结节等病理变化。接下来取未发病、发病轻微、发病严重、濒死小鼠和对照组小鼠各3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相对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对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的紧密连接蛋白和粘附分子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JEV感染导致小鼠紧密连接蛋白(Tight junction proteins,TJs)表达下降,粘附分子表达增加。何种因素导致TJs表达下降,是JEV感染,还是JEV感染产生的炎症因子。为回答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体外实验。发现JEV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bEnd.3细胞上感染率和复制率非常低。我们进一步利用症状明显的小鼠的脑上清对bEnd.3细胞进行处理,并用Western Blot检测TJs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凋亡。结果表明,灭活病毒的小鼠脑上清处理能够下调内皮细胞TJs表达,并引起内皮细胞凋亡。这些发现表明BBB通透性增加及TJs表达下降不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病毒感染诱导产生的炎症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导致的。
其他文献
语文教育作为学习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关键性课程,其对于学习的高效性有着极高的要求,现如今随着课程的深入,写语文课堂效率降低的状况越发明显,因为对于创新语文的教育模式,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两株新城疫病毒(NDV)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cDNA,然后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构建了含HN基因的重组质粒。首先,将NDVLasota株和
转基因动物的建立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提高转基因动物的生产效率一直是多年来转基因研究的重点之一。将转基因胚胎在体外培养至可供移植的桑格或囊胚阶段,并在移植入受体之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教育步伐开展学习,这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不利.在新课标推行的背景之下,教师越发重视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