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加上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都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发挥重要作用,而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又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流向城市,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契机。农村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的加快流转已成为当前我国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然要求,但土地流转在坚持增加“量”的同时,还要把握“度”,既要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对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推动作用,又要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山西省作为我国内陆省份,农村土地流转的起步要晚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规模和速度都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也不具备东部沿海地区普遍发展大规模土地流转的基本条件,且近几年,农村青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普遍,使得农村抛荒土地逐年增加,但由于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并不能保障收入来源的稳定,以及政策的多变也使得就业前景具有不确定性,而土地作为他们最后的生存保障很难转出,阻碍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流转的进程。因此,构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适度规模评价体系,确定山西省土地流转的适度规模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的影响因素,构建相应的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分析土地流转规模与综合评价体系的关系来构建土地适度规模流转的模型,最终运用到对山西省土地流转规模现状的分析评价和对策解决上。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发展、人口发展、农业发展方面对我国17个典型县市的土地流转影响因素指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构建评价体系,得出各县市的综合评价值;并结合各县市的土地流转率和综合评价值,进行线性拟合以构建土地流转的适度规模模型;最后将模型运用到山西省得出各县市土地流转的适度规模。最终结果表明:目前,山西省农村土地的实际流转规模普遍较小,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利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加快土地确权认定工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场市场;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