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口服美沙拉嗪加中药灌肠方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与单纯口服美沙拉嗪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通过对比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血清细胞因子IL-6及IL-13值、改良的Mayo评分的差异,为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推广提供一定的循证学依据。方法:病例来源我院肛肠科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灌肠组30例(口服美沙拉嗪加白头翁汤加减灌肠组),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美沙拉嗪组),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疗效、对血清细胞因子IL-6及IL-13值的影响以及改良的Mayo评分情况。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两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设检验标准为α=0.0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性。结果:灌肠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在治疗前后对灌肠组及对照组进行中医症候疗效统计及评分(评分细则见“资料与方法”),结果见表2及表3,灌肠组患者在中医症候疗效及评分方面,总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的中医症候评分均下降(P<0.05),而灌肠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60名患者抽取静脉血,再一次进行血清细胞因子IL-6及血清细胞因子IL-13的测定。对比结果见表4和表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的血清细胞因子IL-6水平均下降(P<0.05),两组的血清细胞因子IL-13水平均上升(P<0.05);而两组间比较,灌肠组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于治疗前后对60名患者进行改良的Mayo评分,对比结果如表6所示,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的改良的Mayo评分水平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灌肠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美沙拉嗪加中药灌肠(白头翁汤加减)与单纯口服美沙拉嗪治疗均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口服美沙拉嗪加中药灌肠(白头翁汤加减)在中医症候疗效、对血清细胞因子IL-6及IL-13值的影响以及改良的Mayo评分方面的改善优于单纯口服美沙拉嗪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