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快速发展,已成为规模最大、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益越来越突出。旅游业已不再是一个景区(景点)的孤立发展,而强调整个区域的共同发展。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活动的诸多要素在经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体现了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现状,了解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更加优化的旅游空间结构,可以促进区域旅游的快速、协调发展。浙江省旅游经济较强,旅游收入占GDP的12.17%,研究其旅游空间结构及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中心地理论和旅游空间结构相结合,综合运用城市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及形成的空间结构,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旅游中心地的概念、职能和成长机制进行分析,揭示了旅游中心地具有交通服务、接待服务、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和集散服务等职能;其形成和发展受旅游资源、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接待水平、区域旅游规划和相关旅游政策等因素的影响。(2)运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浙江省的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发现浙江省旅游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在此基础上,采用旅游总收入和旅游者总人数两项指标进行区位熵计算,结果表明,杭州、宁波为旅游发达地区,温州、绍兴、金华和台州一般为旅游发展地区,而湖州、舟山、丽水和衢州则为旅游落后地区。(3)根据2010年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各级旅游中心地的中心性;接着运用Voronoi图法对全省的旅游中心地等级进行划分,杭州为一级旅游中心地,宁波、温州和金华为二级旅游中心地,其他地区为三级旅游中心地。在此基础上,运用引力模型,将浙江省划分为以杭州为中心的浙江北部旅游区,以宁波为中心的浙江东部旅游区,以温州为中心的浙江南部旅游区和以金华为中心的浙江中西部旅游区。研究表明,旅游资源、旅游接待水平、城市发展水平和区域旅游竞争对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存在较大影响。(4)在对浙江省旅游空间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空间结构存在的不足,提出优化旅游空间结构的对策:强化浙南和浙西的旅游中心地,明确各级旅游中心地定位,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交通条件和加强地区间旅游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