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数学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挑战。上海自1988年成为全国课改试验区以来,一直就课程开发和教材研究进行改革,特别是2018年以来开展基于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设计更关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基于已掌握的知识以及以往的学习经验、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形成知识体系,实现深度学习。在五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设计大多以独立的一堂课或知识点为主,并且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缺少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不利于学生构建知识脉络,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多会忽略知识的纵向结构,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应用和迁移。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研究方向确定为对“单元结构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本文采用“理论—设计—实践”的研究思路。采取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验探究法、调查研究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对建构主义及单元结构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中的认知迁移理论,综合元认知、深度学习等理论,提出“单元结构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并对“单元”的分类及问题链,支架设计等概念进行界定。论述教学设计的要素及准则,为进一步以单元设计为抓手实践“单元结构化”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以单元结构化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有机的统一,建构“单元设计”教学模型,分析其适应性原则,提出“单元结构化”教学模式七个模块的设计原则,并依据实践设计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第四章以上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九章《乘法公式》单元设计为例,实施“单元结构化”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第五章开展为期两年的实验研究,通过Spss分析三次后测实验数据,客观评价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综合实验与访谈,从课堂实施、老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得到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其它学校和数学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第六章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发现不足,思考下一步研究计划。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以下结论与策略:“单元”的划分是基于知识结构的解构再建构的过程:“单元”作为课程的子系统,打破教材章节的壁垒,以线性、并列或中心发散等逻辑关系建构,通过搭建支架,将零散的知识点搭建成知识网,通过每节课的实施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单元结构化”教学模式规范:通过单元规划、单元教材教法、单元目标、单元活动、单元作业、单元评价、单元资源七个模块,实施和落实教学设计,关注数学学科知识的纵向结构,兼顾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结构,关注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对教材的二次建构,通过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先理解知识再迁移应用,实现深度学习;结构化教学活动的实施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单元作业及单元评价体系的多元性,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更注重数学思维和数学逻辑的养成,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