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普通话元音和声调的听感格局已经基本完备,对于辅音,还仅限于清塞音声母方面。而通音是辅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全面的通音听辨实验研究对于丰富和完善辅音的听感格局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探索通音声母的听感格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采取辨认实验和区分实验的方法,通过进行未经修改的自然语音听辨实验和修改过语音共振峰值的合成语音听辨实验,找到通音声母在听感上的表现特点;另外,本文还从声学角度测量了通音声母的鼻化度,以便将通音声母在声学与听感两个方面的特点结合起来。研究发现:自然语音听辨实验中,听辨正确率较高,表明被试基本可以区分普通话的通音声母,但仍有轻微混淆。单字组实验中,总体上,被试在元音为齐齿呼、合口呼或声调为阳平的音节环境中,正确率较低;双字组实验中,对比字在后时的正确率高于对比字在前时的正确率,主要是由于前面的参照字给被试增加了反应时间,让他们可以更充分地分辨出所听到的词。合成语音听辨实验中,对比组/m/—/n/主要声学特征差异位于声母与后接元音的过渡段上(听感边界平均值F2为992Hz);对比组/l/-/r/,声母本身和后接元音的过渡段均可以作为声学特征差异,但就听辨结果来看,过渡段(听感边界平均值F2为1184Hz、F3为2345Hz)的作用更大一些;对比组/n/-/l/,无论是修改声母本身,还是声母与后接元音的过渡段(听感边界平均值F2为1587Hz、F3为2970Hz),均没能得到完美的实验结果,可能是由于造成/n/-/l/组听感差异的还有带宽、时长、音强等因素;对比组/m/-/l/,通过修改声母本身的共振峰,基本上可以得到听感边界(/ma/-/la/的听感边界平均值F1为342Hz、/mi/-/li/的听感边界平均值F3为2403Hz);对比组/m/-/r/,通过修改声母本身的共振峰,基本上可以得到听感边界(听感边界平均值F2为869Hz);对比组/n/-/r/,通过修改声母本身的共振峰,基本上可以得到听感边界(听感边界平均值F2为1214Hz)。关于听辨实验的影响因素,自然语音听辨实验中考察了性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合成语音听辨实验中考察了选项显示顺序和性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SPSS独立样本T检验,不论是自然语音,还是合成语音,这两个影响因素都不能对通音声母的听辨实验造成显著影响。合成语音中,只有/m/—/n/组(有些组别由于数据有限,无法利用SPSS进行相关性检验)在不同元音的音节环境中,听辨实验结果会有显著差异,其他组别在不同元音、不同声调的环境中,实验结果均无显著差异。将通音声母在声学上的鼻化度与听辨实验结果相联系,我们发现,韵母条件下,通音声母的鼻化度越高,被试则越难以辨别刺激音;声调条件下,对于声母/l/-/r/、/m/-/l/、/n/-/r/,不论是自然语音还是合成语音,通音声母的鼻化度都与听辨结果没有明显的联系,对于声母/m/-/n/、/m/-/r/,通音声母的鼻化度越高,被试越难以感知到合成语音的变化,对于声母/n/-/l/,通音声母的鼻化度越高,自然语音的听辨正确率越低,原因主要是,过高的鼻化度会使语音中的关键信息成分丢失,从而提高了分辨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