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区植被覆盖变化对高寒草甸蒸散的影响及作物系数的确定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vf170073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长江源区植被盖度变化对高寒草甸蒸散过程的影响,在长江源区选择坡向、坡型和坡度趋于一致植被覆盖度分别为92%、65%和30%的高寒草甸建立了天然观测场,采用小型蒸渗仪称重法观测计算不同覆盖条件下的高寒草甸蒸散量,分析了不同时期蒸散的动态变化特征和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92%、65%和30%覆盖情景下高寒草甸在2007年的总蒸散量分别为314.7mm、289.5mm和246.2mm;在2008年则分别为347.5mm、309.3mm和267.3mm。实际蒸散量的变化趋于一致,均表现为生长期实际蒸散量最大,生长后期次之,再者是生长前期,冻结期实际蒸散量最小。且随着植被盖度降低,蒸散量呈减小趋势,且盖度变化对生长期蒸散量的影响尤为显著。(2)高寒草甸的蒸散过程的月变化均表现为:1-4月份,高寒草甸的日均蒸散量随着植被盖度的降低呈现增加趋势,5-12月份,随着植被盖度的降低,日均蒸散量呈现减小趋势。不同盖度下的高寒草甸的蒸散量均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3)在2007年,随着植被盖度的降低,高寒草甸的水分盈余累积量分别为37.2mm、62.3mm和105.6mm,其中7月份亏损的水分最多,8月份盈余的水分最多;2008年高寒草甸的累计水分盈余则为155.2mm、182.5mm和223.4mm。其中7月份盈余的水分最多,亏缺水分最多的是9月份92%高盖度下的高寒草甸,这主要是由月降水量的差异所致。(4)在观测期内,不同盖度下的高寒草甸还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和昼夜变化。影响不同时期高寒草甸蒸散的主要因子有所不同:影响生长前期和后期蒸散的主要因子有:气温、地温和表层土壤水分;生长期主要有:气温、地温、相对湿度、降水和土壤水分。气象条件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蒸散的变化,而下垫面条件则在生长期对蒸散有着重要的影响。(5)以蒸渗仪测得高寒草甸的实际蒸散量,结合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所得参考作物蒸散量,二者作商得出固定的作物系数来计算实际蒸散出入较大,不能用固定的作物系数来计算实际蒸散。以动态的作物系数计算实际蒸散,与蒸渗仪实测蒸散进行拟合。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得到回归模型Kc=p1Rn+p2Ta+p3u+p4W+p5;生长期得到Kc=p1Rn+p2Ta+p3P+p4u+p5W+p6类型的回归模型;冻结期得到回归模型Kc=p1Rn+p2Ta+p3u+p4,式中p1、p2、p3、p4、p5、p6为拟合参数。计算值与实测值的之间较好的相关性及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在当今社会思想多元激荡,网络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舆情更容易通过加速效应和放大效应与网下舆情交叉波动。为巩固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营造和谐舆论环境,统一思想,维护稳定,
本文先探讨了人格、价值观和保险教育因素对保险需求的影响,然后,基于同一所高校的515名大学生的调查样本,主要通过Probit回归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了如下结论:(1)在MBTI的4个维
隧道断面越大,封门拆除时加固土体所暴露的面积也越大,施工风险也就越高。因此如何保证盾构出洞区加固土体的稳定性是隧道建设者所必须面临的挑战。重点归纳了目前用于盾构出洞
研究了PEG模拟干旱胁迫环境下的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l)、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荷木(Schima superba)幼苗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
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1 hm2(hectare)动态监测样地1993年与2007年之间树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变化。对样地中胸径≥5 cm的乔木进行了每木调查。目前其树种组成的热带分布
本文主要运用描写法和比较法,对《蒙古译语》中的蒙古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等内容进行研究。本文由导论、主体、结论、参考书、附录等部分组成。在导论部分中包括了资料说明
作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美国主流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的作品不仅表现黑人女性寻求独立的自主精神,也传承黑人群体所固有的传统文化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例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查阅国内外文献分析探讨肝门
自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关村建立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始,北京就着手启动其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体系的建设工作。由于其独特的资源条件,北京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体系的建
采用田间试验及环境经济学方法研究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生态、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农户采用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对稻田杂草的控制效果显著;在晚稻分蘖盛期和孕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