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被经济学家认为是大审美经济的时代,传统经济把产品的实用功能和一般服务作为经济的目标,而这个时代的最大转变就在于,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结合作为经济发展目标,即人们的消费不仅是为了实用,更希望兼有快乐和美的体验。在此,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的比较中,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上升为商品的主导价值。国内外的学者开始关注经济美学的研究,但是,研究具有片面性、不系统性等特点。本文试图确定经济美学的含义、构建经济美学的学科框架,解决经济美学何以可能和如何可能的问题。,首先,梳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确定经济美学的含义。对于经济学中的美,萨缪尔森、哈恩、阿罗、德布鲁、克鲁格曼等都肯定了经济学中美的存在,这种美与数学美、物理学的美有相似的地方,关于美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克鲁格曼、阿罗都认为美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具有动力作用。而体验经济、审美经济又把经济美学从人的意识、需求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关于经济美学的定义,范正美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出发,阐明了经济美学研究的目的,美学在经济中的指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生产活动规律的解释,所以他的经济美学理论仍然是经济活动中的美学;程恩富关于经济美学的研究源于马克思的经济美学思想,特别强调了经济学与“善”相关的价值美的问题,突破了国外经济美学偏重研究经济学中数学美的局限。鉴于以往的研究,本文认为,经济美学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讲,经济美学是指研究经济活动(生产、消费、交换、分配)与经济学思想中的美的学科。狭义上讲,经济美学仅指研究经济学思想中的美的学科,主要是研究经济学理论的形式、结构、语言、方法中的美,特别是经济学学科性质所体现的对人的生存状况的终极关怀,所以经济学思想的美包括经济学的工具美和价值美。其次,分析经济美学的经济学基础以及美学基础。这一部分从价值问题出发。科学是价值无涉的,这一思想在哲学上的正式表述来自休谟。而关于价值问题的争论,一般认为,起源于韦伯、滕尼斯、桑巴特与施穆勒、菲利普波维奇等人,即他们针对事实与价值、科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展丌的交锋。最终,经过人文主义、浪漫主义的激烈批评以及科学自身的反省,科学自身也丌始容纳价值,出现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重新合流的趋势。在美学史上,当代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舒斯特曼对“审美无利害”的批判是美学中价值问题交锋的体现。杜威与舒斯特曼在步人本主义美学的后尘的同时,系统地否定了康德为审美确立的“无利害”原则,这是当前实用主义美学的盛行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要理论支撑,进而也成为经济美学建立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学中,价值判断的存在与否,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分界线。实证分析,是求“真”的科学方法,崇尚理性主义;规范分析,是求“善”、求“美”的人文方法,崇尚非理性主义。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人学,经济学更是人学。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是一门可以把科学的精确性和人文方面的诗意济一身的科学。因此,经济学是兼有科学特质和人文特质的学科。再次,论述经济美学研究的具体内容。经济美学是指研究经济活动与经济学思想中的美的学科。经济活动的美则表现为生产美、消费美、分配美、交换美,是指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活动过程中,在美学观念的指导下,人的活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而经济学思想中的美,主要是研究经济学理论的形式、结构、语言、方法中的美,特别是经济学学科性质所体现的对人的生存状况的终极关怀,所以经济学思想的美包括经济学的工具美和价值美。工具美属于科学美的范畴,具体表现为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价值美则具体表现为自由美与和谐美等。最后,展望经济美学的未来发展。作为“经世济民”、使人幸福的学科,经济学的研究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经济活动的领域与视角,更应该关注与经济学有着密切关系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并且利用这些学科的最新成就,不断更新经济学的视野,使得经济学成为蕴含着“真”、“善”、“美”的学科体系。在有关经济学的学科综合中,始终遵循着经济学的工具美与价值美的结合。我们以新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阿玛蒂亚·森的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为范例加以说明。同时,针对范例中出现的优点与缺点,提出了关于经济学的工具美与价值美的统一路径,具体包括:规范与实证的统一、定量与定性的统一、利己与利他的统一等,并利用NHDI、生态文化指标体系进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