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不同部位穴位对食源性肥胖大鼠肥胖相关指标影响差异及机理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86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部位穴位电针刺激对食源性肥胖大鼠减肥效应的差异,分析导致差异的可能作用机制,探索针灸减肥的穴位部位特异性,以便优化针灸减肥选穴方案。   方法:   运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食源性肥胖大鼠模型,4个月后,将造模成功肥胖大鼠随机分为腹部组(双侧“天枢”穴)、上肢组(一侧“曲池”“合谷”穴,左右交替)、下肢组(一侧“后三里”“内庭”穴,左右交替)和模型组。模型组:与电针组同样束缚但不电针;电针组,电针频率2/15Hz,强度2mA,每次治疗15min,每6天休息1天,共观察39天,治疗或束缚33次。比较各实验组治疗前后大鼠体重、体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脂肪细胞分泌相关因子、神经肽Y、胆囊收缩素以及下丘脑和脑干相关受体表达的差异。   结果:   电针对体重体脂改善明显:治疗后电针三组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针腹部穴位组和针下肢穴位组体重降低率与针上肢穴位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1,0.0031);治疗第1周,针腹部穴位组和针下肢穴位组减重与针上肢穴位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别(P=0.000,0.000),而治疗第2周后,三组大鼠减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脂比较: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刺对血脂及游离脂肪酸改善明显:治疗后电针三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针三组间差别多无显著性(P>0.05);   电针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IAI改善明显:治疗后电针三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针三组间差别多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电针对脂肪细胞分泌因子、神经肽Y和胆囊收缩素改善明显:治疗后电针三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针上肢穴位组虽可提高脂联素水平,但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9),针下肢穴位组和针上肢穴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电针三组间比较差别多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对弓状核、孤束核瘦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表达改善明显:治疗后电针三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能显著回升相关受体的表达,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针对食源性肥胖大鼠肥胖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不同部位穴位电针激对肥胖机体的调节存在相对性差异:针灸减肥通过中枢和外周两个途径影响肥胖机体摄食调控系统而实现,针下肢穴位可能偏于中枢神经长期影响,而针腹部穴位可能偏于外周调节,不同部位穴位电针作用的途径和靶点可能不同。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DM患者特别是并发神经病变的患者会出现VPT升高,有研究认为,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未出现明显临床表现之前VPT就会升高,本文通过探讨糖尿病各中医证型与VPT的相关性及VPT的
临床研究部分:本研究遵循盲法、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在江苏省中医院儿科住院病例中,选择倾向于西医诊断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和中医诊断为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患儿,严格按
目的:通过方氏头针+针刺颈3-6夹脊穴、双侧风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痰瘀阻络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及眩晕障碍量表积分变化,评价方氏头针治疗VBI眩晕的临
研究目的:   通过观察治疗前后发热、咳嗽、痰壅、气促、肺部哕音、X线全胸片、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病原学检测、恶寒、紫绀、面色、口渴、出
研究背景及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jculopathy)是神经根受各种因素侵袭损伤而导致其支配区域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而引发的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
目的:研究杞菊地黄丸对肝肾阴虚型干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1.本研究制定合理的纳入标准,按照标准纳入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肝肾阴虚型干眼,共60例(120只眼),年龄45-72岁,随机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