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燃煤电厂排放的氮氧化物作为一种有害气体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目前,我国要求燃煤电厂的NOx排放标准由100mg/m3降低至50mg/m3,面对日益严格的氮氧化物排放要求,国内电厂大力推进环保治理,满足氮氧化物超低排放要求。本文以某600MW燃煤机组SCR烟气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解决机组在超低排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催化剂积灰磨损、脱硝效率低、氨逃逸高以及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煤电厂排放的氮氧化物作为一种有害气体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目前,我国要求燃煤电厂的NOx排放标准由100mg/m3降低至50mg/m3,面对日益严格的氮氧化物排放要求,国内电厂大力推进环保治理,满足氮氧化物超低排放要求。本文以某600MW燃煤机组SCR烟气脱硝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解决机组在超低排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催化剂积灰磨损、脱硝效率低、氨逃逸高以及空预器堵塞腐蚀等问题。首先对该机组脱硝系统进行了冷态试验、热态试验,初步了解该机组脱硝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其次,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省煤器出口至空预器段烟道的内部流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原结构省煤器出口水平段烟道存在多处扩张截面且扩张角度大,该烟道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水平扩张段烟道流场分布极不均匀,出现了多处高速区和低速涡流区,高速区和涡流区的存在会降低喷氨上游的流场均匀性,进而影响氨气与烟气的混合。对比烟道内部导流板优化前后模拟结果可以发现:在烟道变化截面处采用多组数、小角度的导流板布置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流场均匀性,降低烟气流动阻力,提高首层催化剂上游飞灰浓度分布的均匀性,减轻催化剂的积灰磨损。然后,基于Species Transport组分输运模型与Laminar Finite-Rate层流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模拟了脱硝系统内的氨氮组分分布和氨氮反应。对比三种喷氨装置得到:涡流静态混合式喷氨装置由于喷嘴数量少、喷嘴直径大,氨气与烟气的混合效果差,无法做到精准喷氨;“H”形分区喷氨装置喷嘴数量多、分区数量多,双维度的喷氨流量调节有利于氨气均匀分布,下游的圆形静态混合器有利于氨气的二次混合扩散;自旋式喷氨装置下游的烟气形成逆时针切向旋流,旋转涡流的形成可以加强烟气湍流扰动,有效促进各组分之间的混合,达到氨氮均匀分布的目的。在600MW工况条件,计算三种喷氨装置在氨氮摩尔比等于0.9时的脱硝效率分别为79.5%、88.2%、88.7%,氨逃逸分别为3.87ppm、0.026ppm、0.021ppm,后两种喷氨装置可有效加强氨气与烟气的混合,提高催化剂上游氨氮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提高脱硝效率、减少氨逃逸。此外,本文还通过Discreate Random Walk Model随机轨道模型模拟了飞灰颗粒的运动轨迹并计算灰斗的飞灰捕集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小粒径飞灰颗粒随烟气流动跟随性好,均匀分布在烟道内部,大粒径飞灰颗粒受惯性和重力的影响较大,主要集中在水平烟道中下部位置。灰斗对大粒径飞灰颗粒的捕集效果明显优于小粒径飞灰颗粒;灰斗对省煤器出口前侧入射飞灰颗粒的捕集效果好,后侧入射的飞灰颗粒几乎全部逃逸,灰斗无法捕集。为了提高省煤器灰斗与脱硝灰斗的飞灰捕集能力,减轻催化的磨损与催化剂孔道的堵塞,对两处灰斗进行优化设计,在水平烟道进口设置“V”形折板并将脱硝灰斗移动至竖井烟道下方。优化后省煤器灰斗与脱硝灰斗的飞灰捕集率分别增加了2.05%、2.91%;大粒径飞灰颗粒与平均粒径飞灰颗粒的捕集效率分别提高了8.11%、4.99%。本文围绕烟气脱硝系统分别从流场分布、组分分布、飞灰捕集三个方面进行优化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可以为燃煤机组超低排放优化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其他文献
活性炭改性和再生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活性炭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常见的改性和再生方法能耗大、效率低,化学试剂的使用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亟需探索新型廉价、绿色的改性和再生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因激发能耗低、能量密度高、氧化性强等特点,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主要采用纯氧或者空气等离子处理,在大气压下存在放电稳定性差、不均匀等缺点,相比氮气,氦原子亚稳态能量较大,更容易实现均匀放电。基于此,本论文提出了氧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建筑室内空调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辐射空调系统相较于其他空调系统,具有热舒适性高、噪音小等诸多优点,冬季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应用已比较普遍,而夏季地面辐射供冷系统因防结露调控方式尚不成熟,使其应用范围受到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地面辐射末端供冷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辐射板表面易结露以及末端响应速度慢的问题,从辐射板表面结露特性和辐射末端传热过程这两方面展开了研究,
化学链燃烧技术因其具有低能耗地分离和捕集CO2的作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CO2捕集技术而得到广泛关注。当使用煤作为燃料时,煤焦气化速率通常低于载氧体还原速率,未气化的煤焦颗粒容易被载氧体携带进入空气反应器内直接燃烧,导致系统CO2捕集效率降低。本文构建了一套耦合炭颗粒与载氧体选择性分离系统的煤化学链燃烧试验装置,其中分离系统由惯性分离器和旋风分离器串联组成,根据双组分颗粒的密度、粒径差异对其进行选择
为加快我国能源转型,热电联产机组越来越受到重视,母管制作为热电联产机组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以其高可靠性和运行灵活性广泛应用于中小型热电联产机组。目前针对母管制机组建模与控制展开研究的文献中,均存在研究对象组成结构简单,对母管动态特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且相较于单元制机组,母管制机组的母管压力是极其重要的被控量,但由于多炉多机、多根母管间的相互作用,呈现大惯性、强耦合、非线性等问题,常规的控制方法很难取
“声子液体”材料因其内部存在类“液态”离子,可大幅度降低导热系数,提高热电优值,在热电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该材料内部类“液体”离子对导热系数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本文以典型的“声子液体”材料β-Cu2-xSe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其导热性能和类“液态”离子的扩散特性,分析了空位和掺杂对结构和导热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声子输运特性以构建全面的热传导机理,对“声子液体”材料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将长期存在。为解决我国劣质煤的高效燃烧并满足日益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技术向着超高参数、超超临界和超低排放方向发展。因此,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电站进行全流程系统热力学分析,探究主辅机系统的能耗分布,实现能量的合理高效利用,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燃煤机组的降耗提效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首先以600MW超临界循环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日益重视,发电企业纷纷对脱硫系统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虽然保障了电厂污染物的达标排放,但却大大增加了电厂的运行成本。此外,随着环保税政策的实施,使环保税在脱硫系统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大增加。因此在环保征税和脱硫系统运行成本之间找到脱硫系统的最佳运行方式,对指导电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660MW燃煤机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环保税和脱硫运行成本之和最小
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是电厂冷端系统的主要换热设备之一,因其冷却效率高,运行可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冷却塔运行时会产生巨大的噪声,所以一般被布置在厂界周围,但随着社会发展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在部分电厂周边形成居民区,而冷却塔的噪声有可能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所以相关电厂需要采取噪声治理措施,以满足相关的噪声排放标准。但也应该注意到,附加在冷却塔周围的降噪设备可能会对冷却塔的性能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电厂
柴油机尾气脱硝是移动源NOx污染控制的重点,SCR脱硝技术是目前应用于移动源尾气脱硝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但现有的V2O5-WO3/Ti O2商用催化剂存在活性温度窗口窄、抗硫抗水性较差、钒基有毒等缺点,因此,开发能够适用于柴油机尾气宽温度范围、抗硫抗水性好的SCR脱硝催化剂是当前的重点研究方向。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菱铁矿经煅烧后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脱硝活性,因此本文选择菱铁矿作为SCR脱硝催
对供热机组开展热电耦合特性与运行优化研究对于掌握机组的能耗特性、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和灵活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330MW双抽可调供热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双抽可调供热机组的热力学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供热特性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双抽供热机组双机运行时的热电负荷优化调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基于EBSILON软件并结合设计数据建立了双抽可调供热机组的仿真模型,分别在设计工况及变工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