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旨在从艺术学理论的视角研究当代电子游戏,阐释电子游戏在满足人们追求自由的同时还丰富着人类的审美心理和情感体验。分别从电子游戏的视听元素、时空构造、自我展示等维度考察电子游戏的审美特性,并结合相关电子游戏案例,将电子游戏置于学理层面,客观、全面地认识电子游戏的艺术特征,促进电子游戏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平衡发展。本文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电子游戏的艺术性。首先从艺术起源与游戏的角度来看,艺术活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从艺术学理论的视角研究当代电子游戏,阐释电子游戏在满足人们追求自由的同时还丰富着人类的审美心理和情感体验。分别从电子游戏的视听元素、时空构造、自我展示等维度考察电子游戏的审美特性,并结合相关电子游戏案例,将电子游戏置于学理层面,客观、全面地认识电子游戏的艺术特征,促进电子游戏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平衡发展。本文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电子游戏的艺术性。首先从艺术起源与游戏的角度来看,艺术活动与游戏活动两者都具有无功利性、自由性、合目的性等特征,都是使人心情愉悦的活动;其次从外在形式和操作系统来看,电子游戏通过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这两种有意味的形式还原并且超越了现实世界,人机交互跨越了阶级条件、文化背景、地域限制等现实因素,给玩家提供了一种双向的、沉浸的、平等的游戏体验。在5G、AI、VR等技术下,这种高拟真的画面和高交互的操作带给玩家的体验将是全方位和多感官的;再次从塑造时间与空间的策略来看,电子游戏通过对时间的重构与暂停、空间的解域与再建域两种方式重塑着时空,游戏玩家通过主观意志可以出入于任何时间和空间之中;最后从玩家自我呈现的方式来看,游戏玩家主体性地位得到彰显,游戏角色没有具体的、实在的物作为基础,表现为身体的退场,具有持续存在、多重身份、匿名创造等特点,因此电子游戏带给玩家的是一种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的审美体验。通过以上的文本分析,笔者认为电子游戏借助影像、音效的高拟真性和人机操作的高交互性,合理地打破了现实世界的时空概念,塑造了一个可折叠的虚拟时空,电子游戏具有了强大的叙事功能和情感慰藉功能。游戏玩家在虚拟世界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游戏过程中获得了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慰藉,与其他玩家共同开启了一个寓情于景、虚实相生、主客同一的审美世界。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和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引导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速度缓慢,仍面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续不足、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凸显了中国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又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要素。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各
本论文以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思潮与长三角地区戏剧市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旨在以从艺术史的角度,探索近代历史转折期中国社会思潮与戏剧的互动关系。在结构上,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绪论;第二个部分着重探讨辛亥革命前后以国粹主义、无政府主义与革命主义为代表的三种主要中国社会思潮的生成、传播与演进情况;第三个部分以京剧、昆曲两大剧种的演出市场为例,探讨辛亥前后长三角地区的戏剧市场总体状况;第四个部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在校大学生日益增多。宿舍作为他们主要生活和学习的场所之一,其健康环境条件需要特别重视。然而目前大量的既有宿舍存在许多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环境问题,比如室内空气环境恶劣、居住体验感差、隔音效果不好和人员交互关系淡薄等。相关学者对这种现状改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本身的构造和性能上即所谓的绿色建筑,或是独立分析宿舍社区主体交互关系的状况,并未从宏观及微观各个角度综合
随着全球工业信息化与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智能机器设备逐渐替代人工生产,使得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和服役寿命面临巨大挑战,促使设备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面临更高需求。其中,以摩擦副磨损的直接产物—磨粒作为研究对象的铁谱分析技术可获取宏观磨损量和微观磨损机理信息,为机械设备磨损状态分析提供重要依据,已经成为重大机械设备健康状态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铁谱图像分割和磨粒识别方法存在周期性长、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基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将大数据挖掘技术与教育行业相结合以提高学校智慧管理水平的方法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目前,各大高校校园建设已经从数字化校园建设时代步入智慧校园建设时代。高校开始逐步地对已建设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教务系统等校园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并对所采集的各大应用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从中提取隐藏的数据价值,以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服务管理水平。基于此背景,本文以来自各大应用系统的校园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深度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信息爆炸问题日趋严重,以个性化推荐为代表的大数据挖掘技术正在成为解决信息过载的重要工具。图书馆是高校中的“知识海洋”,为全校师生提供图书借阅、文献检索及科研支持等服务。在传统的借阅方式中,师生产生图书借阅行为源于学习需求及兴趣爱好,图书以一种被动的方式被借阅。在这种借阅形式中,读者会面对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在数以百万计(国内部
PDC材料传感器又称为聚合物衍生陶瓷传感器,是一种无线无源的温度传感器,其特点是耐高温、耐腐蚀,主要应用在恶劣条件下的高温测量。此传感器内部有一个谐振腔,当自身温度发生变化时其内部谐振腔的谐振频率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且这种变化与温度的改变成负相关关系。基于传感器的这种特性,可向其发送固定频段的恒定幅值扫频信号,同时采集和分析传感器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从而得出其谐振频率进而找到对应的温度值。本文研究
工业与居住用地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物质载体,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单纯依靠工业与居住用地规模扩张来拉动经济增长已经不可持续,如何合理规划两类用地1供应规模,并在二者供应总规模限定不变的情况下,优化调节两类用地配置比例,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另外,不同城市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方式各异,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土地供应政策来支撑城市经济增长。基于以上思考
土地承载城市各类社会经济活动,因其资源稀缺性和供给有限性,利用土地需集约节约,实现高效。由于各城市土地资源禀赋、规模、定位等不同,导致城市内部各类土地配比呈现异质性。因此,如何因地制宜结合城市发展模式进行土地配比动态调节研究,实现城市土地合理高效利用,该问题值得探讨。通过递进式梳理关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文献后发现,相关研究较丰富且较成熟,但国内外学者对此类问题的关注重点存在差异。就“城市土地配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物流行业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所发挥出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从宏观产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各种区域物流发展政策的制定、区域物流设施的规划与设计以及产业布局都离不开对区域物流需求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对区域进行物流需求预测是一项基础性且必要性的工作。通过对区域物流需求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地区物流经济主管部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