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武一宗”天佛看儒释道三教的冲突与融合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carm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传入中国后,儒、释、道三教之间既冲突又融合。儒与道之间的冲突属于中国本土文化内部的矛盾,冲突的激烈程度要弱一些;而儒、道与佛教之间的冲突属于异质文化之间的矛盾,竟然发展成武力冲突。“三武一宗”灭佛就是最典型的冲突事例,是三教在融合过程中最激烈的一种形式。“三武一宗”法难是发生在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四个时期灭佛事件的合称。本文从四次法难的原始文献出发,研究灭佛诱因,总结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四点。总的来说,是过度发展的佛教经济和体制挑战了皇权,影响了国家的正常运行,引起了统治者的忌惮,才引发了四次法难。   儒、释、道三教之间的的辩论和冲突是这四次法难的主要体现。统治者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要树立儒家统治思想的权威,拉拢中国本土道教,打击佛教。而唐代新兴庶族地主阶级的崛起,则引发了儒林人士反佛的新浪潮。   面对如此多的冲突和挑战,佛教没有消极面对,而是积极与儒、道融合,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为己用。中国化的佛教——禅宗逐渐兴盛起来。而儒、道两家也没有盲目一味的排斥佛教,也接引了其主要思想进入中国思想界,并为己用。过往的研究文献对于“三武一宗”法难的起因和过程已经阐述的较为彻底,但是他们对于法难的结果和影响并未进行深入讨论,或是对法难持以消极态度。本文从儒、释、道三教的冲突与融合角度出发,得出了“三武一宗”法难并非完全消极,把“难”理解为一次“新的开始”,着重分析了在四次灭佛事件后,佛教吸取了历次法难中的教训,从各个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积极适应,其表现为:佛教人士大量开凿佛像以争取统治者的支持;转变寺院经济形式,崇尚节俭;禅宗融合儒、道两家思想为己用。儒家在宋代吸纳道、佛观点,形成“理学”和“心学”两大派别,“朱子道,陆子禅”是其显著特征。道教也将儒、佛思想作为自身改革的有力武器。从以上这些研究中,本文揭示了佛教是如何渐渐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两家在各自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又是如何对佛教思想进行吸收的。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性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将Fe73.5Cu1Nb3-xTixSi13.5B9(x=0,1,2,3)合金快淬带进行高能球磨制成粉末样品,在550℃真空退火1h,研究了磁粉的相结构及磁性。结果表明,随球磨时间延长,不添加Ti的Fe73.5Cu1
甜椒系辣椒属,别名青椒、菜椒、柿子椒.甜椒是由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的辣椒,在北美经过长期栽培驯化和自然、人工选择逐步培育为果肉厚、辣味消失、心皮和子房腔数增多、
期刊
本文是对伯纳德·巴伯的科学社会学思想的研究。20世纪30至40年代,在科学社会学这一新兴领域尚未得到社会学界普遍认同时,巴伯深入致力于科学社会学的探索。1952年,巴伯的《
In the present work, a series of Ta/Ru/Co-23 at%Pt thin films with varied Ru underlayer thicknesses were fabricat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ll of the films sh
通过等温氧化及循环氧化实验研究了活性元素Sc对CoNiCrAl合金高温氧化动力学、氧化层/基体界面结合力的影响。在1150℃温度下进行了100次1 h循环氧化实验及5,30,50,640,1000
采用硬度与电导率测试、拉伸试验、金相(OM)观察、X射线衍射(XRD)分析、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EXCO)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固溶-T6时效,固溶-预压缩-T6时效,预回复-固溶-
张岱年(1909-2004),中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先生主要涉及中国哲学史、哲学问题以及文化问题三方面的学术研究。从小受到父亲和兄长的熏陶,尤其受到兄长张申府“列宁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为了解光照强度对烤烟衰老生理特性的影响,探明其在植株衰老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云烟87为材料,设置5个光强梯度:100%自然光(T1)、85%自然光(T2)、76%自然光(T3)、68%自然光(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