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像烦恼是指个体对自身体型或外貌等身体状态感到不满意而产生的心理烦恼。在认知过程中,体像烦恼个体往往会对体像图片和体像词语等体像相关信息产生注意偏向。这种现象会加重他们的体像烦恼程度,甚至导致饮食行为紊乱。以往体像注意偏向调节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年被试上,对于体像烦恼青少年的注意偏向调节是否有效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以积极和消极体像词语为材料,探讨体像烦恼初中生对体像词语的注意偏向以及注意偏向调节的有效性。实验1采用经典点探测范式探究体像烦恼初中生对体像词语的注意偏向。实验为2(组别:高体像烦恼组、低体像烦恼组)×2(词语类型:积极体像词对、消极体像词对)×2(探测点位置:一致、不一致)混合实验设计。使用中学生体像烦恼问卷筛选出高、低体像烦恼组各31名初中生被试。在点探测任务中,首先给被试呈现体像词对,随后探测点随机出现在词对中的某个位置,要求被试判断探测点的位置并做出反应。结果发现:(1)在消极词对条件下,如果探测点位置与体像词位置一致,高烦恼组被试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低烦恼组;(2)对于高烦恼组被试,如果探测点位置与体像词语一致,对消极词的反应时快于积极词;(3)在积极词对条件中,无论探测点位置是否一致,两组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表明相比低体像烦恼初中生,高体像烦恼初中生对消极体像词语存在更强的注意偏向,但不存在对积极体像词语的注意偏向。实验2采用修改版点探测任务中远离消极体像刺激的方法探究注意偏向调节对注意偏向现象的作用。实验采用2测试时间(前测、后测)×2词语类型(积极、消极)被试内设计。使用中学生体像烦恼问卷筛选出24名初中生作为高体像烦恼组被试。实验过程包括前测阶段、训练阶段和后测阶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测阶段和后测阶段的任务与实验1相同。训练阶段采用修改版点探测范式。具体地,给被试呈现消极体像词语-中性词语词对,但探测点只出现在中性词语的位置,要求被试判断探测点的位置并做出反应,并计算出注意偏向分数。分析前测阶段与后测阶段中注意偏向分数的变化,以此探究注意偏向调节是否有效。结果发现高体像烦恼被试在接受注意偏向调节后,对消极体像词语的注意偏向分数显著降低,但是对积极体像词语的注意偏向分数无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表明远离消极体像刺激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高体像烦恼初中生对消极体像词语的注意偏向。综上,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高体像烦恼初中生存在对消极体像词语的注意偏向,但可以通过注意偏向调节对这种注意偏向进行有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