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术后躁动评估工具-PAED量表,对小儿短小耳鼻喉科手术中七氟烷和地氟烷麻醉后躁动情况进行比较。 方法:通过伦理委员会许可并且与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签订协议,选取100例年龄在12月至7岁大的择期行短小耳鼻喉科手术的患儿,ASAⅠ~Ⅱ级,性别不限。随机分配到两组,每组各50例,分别接受七氟烷麻醉(S组)或者七氟烷诱导/地氟烷维持麻醉(D组)。患有除本疾病外的其它气道疾病,体重超过正常值±25%,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发育迟缓或有心理障碍的患儿均应排除。所有患儿均不给予术前药。入室后予以标准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氧饱和度以及体温监测。麻醉诱导采用吸入8%七氟烷复合70%笑气,新鲜气体流量为10L/min,开放静脉后给予芬太尼2μg/kg,之后给予罗库溴铵0.4mg/kg,1分钟后关闭吸入麻醉药,行气管插管。诱导插管完毕后(手术结束前1小时)予凯纷2mg/kg。麻醉维持中,患儿随机给予七氟烷(1.0±0.2 MAC)或者地氟烷(1.0±0.2MAC),同时复合50%笑气,通过半封闭呼吸环路给予稳定新鲜气体流量2L/min,根据术中情况调节麻醉深度,使术中血压和心率维持在术前的±20%范围内。呼吸机控制呼吸,选择压力控制通气模式,使PETCO2维持在32~38mmHg。置入开口器时意味着手术开始。手术开始前予1%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根据术中需要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2mg/kg维持肌肉松弛,给予最大维持MAC值仍不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深度者,追加芬太尼或复合静脉麻醉药,该病例不纳入分组。清除口腔填塞物并且移除显微镜头时意味着手术结束。此时关闭吸入麻醉,使用新斯的明0.04mg/kg和阿托品0.02mg/kg拮抗肌松。新鲜气体为纯氧,流量增加至8L/min。当自主呼吸、咳嗽、咽反射都恢复时拔除气管导管。 记录患儿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BMI等一般资料,既往病史,手术类型和手术持续时间,药物的使用情况,全麻开始和停药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等;记录麻醉诱导的用药名称和剂量,术中维持的吸入麻醉药MAC值;记录入室时(T1)、术中(T2),拔管前(T3)的三个平均动脉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值。 进入PACU后每10分钟,由一位PACU护士通过PAED评分记录躁动评分,直至1小时或到患儿离开PACU,同时记录改良的Aldrete评分、CHIPPS评分和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咳嗽、喉痉挛、寒颤、屏气、大量口腔分泌物、出血过多等),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及处理措施。当患儿改良的Aldrete评分达到9分被认为是符合出院标准了,并且记录这时间。术后24小时联系家长评估疼痛和PAED评分。 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身高、体重、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方面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D组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01);D组在入PACU和10min的PAED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01);D组在入PACU和10min的改良Aldrete评分高于S组(P<0.05);D组在入PACU的CHIPPS评分低于S组(P<0.05)。但两组在随时间变化率和躁动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苏醒室滞留时间、术后24小时的PAED评分和CHIPP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儿短小耳鼻喉科手术中七氟烷和地氟烷麻醉后的躁动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别,但地氟烷麻醉能缩短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减轻术后躁动的严重程度。耳鼻喉科手术中止血至关重要,术后躁动可引起切口的出血,甚至需要重新手术,故地氟烷在小儿短小耳鼻喉科手术中应用有其特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