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生态平等的新价值观、“五位一体‖的新战略观、“两座山论‖的新资源观、“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经济观应运而生。党的十九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点,富国必须富县。伴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县域生态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县域居于执行落实国家政策关键位置,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层单位,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更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有助于使各项政策更加精准地惠及最广大群众,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科学、合理地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刻不容缓。但是,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如何评价,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效应为何,不同的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水平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何种影响,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作用到经济发展,作用过程及路径为何,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研究所选取四川省(除去川西高寒藏区与大小凉山彝区区县)的135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以区域经济学理论、生态足迹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三阶段超效率DEA、动态面板门槛效应模型、系统动力学等研究方法,对四川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效应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其具体内容与结论归纳如下:首先,通过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对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测算。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基于净初级生产力(NPP)引入“省公顷‖的概念,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利用四川省2006-2015年县级近5万个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得到四川省135个区县2006-2015年县域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赤字,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研究区各县域均呈现生态赤字且总体上逐年增加,生态环境长期处于极不安全状态,发展的可持续性下降。但同时,2012年后,由于诸多县区开始强调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部分县区的生态足迹高速增长的趋势不仅得以遏制,甚至出现了生态足迹减小的趋势。这也要求四川省各县区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时,充分考虑各自生态状况,切实针对自身县情,做到因地制宜。对于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测算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支撑。其次,利用动态面板门槛效应模型研究四川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首次运用三阶段超效率DEA模型对四川各区县的经济效率进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外生环境及随机误差因素影响经济效率的测量,四川各区县的经济效率各异,经济效率整体表现良好且波动平稳,但存在各区县经济效率相差悬殊且部分区县波动幅度较大。在此基础上,以区域经济学理论和生态足迹理论为支撑,以“生态激励——经济增长——效应测定”为研究思路,构建了县域生态文明对经济发展效应分析的动态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根据实证研究的规范步骤,设定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对各项生态足迹门槛值进行测定。研究发现,选取耕地、能源作为门槛变量时,存在双门槛;选取林地作为门槛变量时,存在单门槛;选取草地、建筑用地作为门槛变量时,存在三门槛;选取水域作为门槛变量时,不存在单门槛。耕地、林地生态足迹的增加,对区域经济发展始终为促进作用且影响逐渐增大;草地生态足迹的增加,对区域经济发展始终为促进作用但影响逐渐减小;能源生态足迹的增加,对区域经济发展始终为抑制作用,其影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建筑用地生态足迹的增加,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初起到促进作用且影响逐渐增大,但其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将抑制区域经济发展。在实践方面,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各生态足迹目标和效果,同时要兼顾四川省各区县经济的发展现状,有的放矢,有侧重地制定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不同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方案,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效率最大化。作为对上一部分研究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使研究更加具体化和细致化。再次,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四川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以“生态传导机制-构建模型-仿真-作用机理分析”为研究思路,以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理论和生态足迹理论为支撑,将耕地、林地、草地、水域、能源以及建设用地等相关要素引入县域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引入了人口、经济等要素,划分了分析规则和边界,构建了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对比分析仿真结果和实际数据,对其仿真有效性进行检验,得出相应的仿真曲线以及相关参量的贡献度变化曲线。其中耕地的影响曲线则是扁平S型,而草地的影响曲线则是反J型。这些单项影响因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建筑用地、耕地、草地、能源、林地和水域。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研究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可以分析当前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是否存在过度问题,据此为制定更为科学的决策推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同时,丰富和拓展了系统动力学的应用领域,使研究更具有前瞻性和新颖性。最后,结合上述研究就四川省推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