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探针的细胞染色质致密程度分析新方法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染色质致密程度是染色质在不同细胞周期或不同细胞状态下的疏松或紧密程度,在细胞的静息与激活、分裂与增殖、肥大以及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中,染色质的致密程度发生着动态变化。目前常用的染色质致密程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高分辨率显微镜成像技术和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high-throughput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Hi-C)的方法。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的分辨率可达0.1~0.2 nm,对细胞超微结构可实现清晰成像,但其样本制作过程复杂、耗时长,且检测费用昂贵。Hi-C技术可以提供大量染色质交互作用数据,并可用于重建染色质的三维空间结构,但其价格高昂、检测周期长、数据分析难度大,并不适用于一般实验室的常规检测。荧光成像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常用且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与分析手段。荧光探针作为荧光成像技术的核心,需具备生物相容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然而对于众多传统有机荧光探针而言,当浓度较高或处于聚集态时,荧光强度将显著降低甚至全部淬灭,即聚集导致光淬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现象。这一缺陷会影响其实际应用时的荧光强度和荧光信号稳定性,无法完成长时间的动态观察和信号追踪。2001年,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发现了一种与聚集导致光淬灭完全相反的光学现象——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现象,并提出分子内运动受限(Restriction of Intramolecular Motions,RIM)是AIE荧光分子的主要发光机理。AIE荧光分子在单分子分散状态下不发光,在聚集体或固体状态时发出强烈荧光。这一特性很好地避开了高浓度易发生荧光淬灭的限制,赋予了 AIE荧光分子良好的光稳定性和高荧光强度等优点,显著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并可完成长时荧光成像,拓宽了荧光探针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在本论文第一部分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AIE荧光探针MASPB,其具有水溶性好、荧光稳定性强、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肿瘤细胞中可以标记细胞核内的核仁区域并发出明亮的荧光,而肿瘤细胞核染色质区域未见明显荧光信号。有趣的是,MASPB在正常成熟细胞(例如人外周血白细胞)中却可以标记细胞核染色质,发出强荧光信号。通过肿瘤细胞与白细胞内DNase和RNase实验,表明这种荧光分布的不同并不是依赖于DNA或者RNA的。进一步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染色质致密程度分析以及对不同细胞周期染色质(体)的成像效果分析后我们提出,染色质的致密程度是决定MASPB引起分子内运动受限从而激发出AIE效应的关键,即MASPB是否出现荧光“turn-on”取决于染色质是否达到足够致密的程度。据此我们提出,MASPB可作为一种全新的用于染色质致密程度分析的新型AIE荧光探针。在本论文第二部分中,我们进一步探索了 MASPB在临床肿瘤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与传统的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相比,MASPB仅需1 min即可实现肿瘤病理组织切片的快速荧光染色,全部染色过程仅需一步操作,无需水洗,显著提高了染色效率。在肿瘤组织区域,MASPB可以靶向肿瘤细胞的核仁,而在病理组织切片上的正常组织细胞(如纤维细胞)中,则可对细胞核进行荧光成像。基于MASPB在细胞核内荧光分布的差异,可对病理组织切片中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进行辅助鉴别。本论文成功构建了一种荧光“turn-on”一步法“免洗”的新型AIE荧光分子MASPB,探索了其在染色质致密程度分析及在肿瘤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价值,为设计并合成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新型AIE荧光探针提供了新思路与实验依据,有望成为一种分析染色质致密程度、判断细胞周期不同分期、辅助鉴别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意义:食管癌的癌症死亡率在全世界排第六,流行病学显示更多的患者被诊断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癌,然而局部晚期或者转移性食管癌的治疗预后较差。同期放化疗已成为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标准疗法。然而,同期放化疗疗效存在很强的个体差异性,即使病理显示为同一类型同一分化程度同一分期的患者,食管癌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影响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因素极其复杂,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机制。食管癌患
学位
目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lipocalin-2,siderocalin)是一种小蛋白,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和某些上皮细胞,包括肾小管。肾损伤后NGAL的肾表达显著增加,NGAL释放到尿液和血浆中。NGAL水平在损伤后2小时内升高,使NGAL成为肾损伤早期敏感的生物标志物。目前临床上NGAL检测方法并不多:免疫比浊法操作繁琐、易受干扰;酶联免疫检测耗时耗力,操作繁琐。本研究用磁
学位
前列腺癌是严重威胁男性健康的泌尿系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全球男性恶性肿瘤第2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检出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男性尤其是中老年男性健康的极大威胁。早期前列腺癌目前临床多使用内分泌疗法,预后一般较好,晚期前列腺癌生存率则大大降低。静止期肿瘤细胞是导致肿瘤转移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传统放化疗治疗后,静止期肿瘤细胞仍可在患者体内存活较长时间并在环境适宜时再次激活。本研究针对传统化疗药物难以
学位
研究背景:控制出血是全世界医疗中心共同的关注点,使用止血剂而快速有效地控制出血在民用和军事医学中都是至关重要的。理想的止血剂应不仅能迅速控制动脉、静脉和内脏器官的大出血,而且还应具有生物相容性、易用性、轻便、稳定和廉价的特点。目前研究者已研制出多种止血材料,如沸石、多孔二氧化硅、羧甲基纤维素和甲壳素等。甲壳素是一类含量丰富的生物大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可通过促进红细胞凝聚而达到凝血目
学位
背景和目的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是指在现场采样、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POCT具有快速、简便、廉价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食品安全、法医鉴定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与研究前景。近年来,POCT在传染性疾病领域得以飞速发展,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可行方案。侧向流动免疫层析(lateral f
学位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局部进展期的结直肠癌的标准疗法为新辅助放化疗配合根治性手术,但结直肠癌患者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随之而来的是治疗效果、预后结果、患者的生理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的差异。因此,识别影响局部进展期新辅助放化疗的关键调控分子具有重要的研究与社会价值。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回顾性临床队列研究方式,收集13例肿瘤组织,该类临床样本均来源于使用标准治疗方案
学位
一、研究目的:丙型肝炎病毒是全球性传染性疾病病原体,其感染可以保持无症状数年。据估计,全世界只有5%的丙型肝炎病例被确诊,而大量未经诊断治疗的HCV携带者成为病毒传染源和传播者,HCV的感染以300-400万/年的新发病例数在全球蔓延,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在治疗上具有突破性发展的直接口服抗病毒药物仅在少数发达国家上市,由于价格十分昂贵,也限制了其推广应用,而且DAAs治疗不能阻止或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全球糖尿病(DM)患病率的不断攀升,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步增高,严重影响DM患者的生存寿命及生存质量。其中糖尿病足(DF)已成为DM患者严重并发症。同时,它是患者致残致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AD)或神经缺血混合性病变是引发DF的重要原因,机体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会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造成神经及血管损伤病变。DPN会导致下肢
学位
背景: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简称布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是目前我国面临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布病不会自行痊愈,常转变成慢性病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或脏器系统,严重威胁人类和多种动物的生命健康。在布病的众多临床症状中,炎症几乎贯穿于布病的所有病程。在我国,羊种布菌引起的人布病最为常见。布菌是一种兼性胞内病原菌,不表达经典的毒力因子。布菌入侵机体后形成布氏小体并在宿主细胞的内
学位
研究背景:肾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病终末阶段的病理改变,以活化的成纤维细胞产生过多的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为主要特征。氧化应激在肾脏病理状态下发挥重要作用,但对成纤维细胞有何具体效应仍不清楚。本实验我们主要是想研究氧化应激如何作用于成纤维细胞进而调控肾纤维化。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起源的氧化应激反应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并研究其潜在的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多种CKD模型中肾脏No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