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的忍耐:社会性别视角下对家暴受害女性的叙事治疗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iy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暴力是在全世界都较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家庭暴力现象呈现出逐渐增加、蔓延的趋势。因此,这个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和学界的关注。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工作等学科都有家庭暴力的大量研究。其中在社会工作领域,学者们侧重于从生态视角、优势视角、社会支持视角对家庭暴力进行研究。本论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采用叙事治疗的方法,对家庭暴力问题进行理论与实务的探析,重点是致力于剖析受害女性面对家暴的应对逻辑,以及探索社会工作进行家暴干预的路径和方法。一方面采用访谈法收集资料,厘清受害女性的生命轨迹,并结合内容分析法对文本进行分析与整理,探讨家暴的成因和发展逻辑。另一方面,在总结受害女性面对家暴的自我选择与反思的基础之上,运用叙事分析法探寻社会工作的介入路径。具体而言,通过问题外化、寻找独特的结果、发掘替代性故事等叙事方法将受害女性的生命故事进行解构与再构,协助其认清家暴对其自身所造成的危害及影响,以此来唤醒受害女性的家暴意识,改变其自我认知和提升自我认同。本研究寄希望于能通过社会工作的干预让受害女性重新建立自我的“故事集”,走出家暴阴霾,并为反家暴工作、促进两性平等平权提供可资借鉴的解决思路。在社会工作干预过程中,研究发现:在性别理论视角下,受害女性长期忍受家庭暴力是由于自身存在男权思想、婚姻依赖观以及自我牺牲观,这三方面因素直接导致受害女性存在性别固化的观念,在短期内难以认清家庭暴力影响。并且受害女性将自我建构为“家庭天使”,沦为“家庭附庸”,不仅模糊了家庭界限,而且这也构成了家庭暴力的隐形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通过解构式问话的方法,将人与问题分开,了解问题对人的影响;其次与受害女性探讨典型的家暴案例,以此来提高受害女性对家暴的认知程度,以及对自我经历进行二次反思;最后通过延伸替代性故事,最大限度释然家庭暴力对受害女性的影响。通过以上介入方法,笔者发现在促进受害女性家暴意识的觉醒和提升自我认同两方面有积极作用,但是在引导受害女性采取积极合法的方式应对家暴的效果不明显。一方面是由于本文仅就受害女性进行干预,略显片面;另一方面,仅凭社会工作一方之力难以动摇受害女性内在的性别观念,应对家庭暴力需多元主体介入。
其他文献
幼儿语言匮乏,思想纯净,他们想诉说的话语,想表达的思想,往往都是通过其行为所呈现出来。因此,观察是一名优秀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但教师往往对于"怎样观察、观察什么"并不清晰。当前,幼儿教育为了达到对幼儿"多元智能"的启蒙作用,其授课理念愈发科学、课程结构逐渐多元、
期刊
现如今,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并不完善,有些事业单位轻视内控制度的作用,让财务管理方面产生了一些漏洞,导致了一些财务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的领导人应该足够重视内控制度的作用以及其应用。内控制度的有效应用可以大大降低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本文重点分析讨论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应用措施。
重庆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为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新城、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期,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同意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作为数字经济重大的落地性工程项目,“东数西算”工程也提到不少关于成渝的“干货”,例如在重庆方面:设立重庆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为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新城、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重庆经
期刊
观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当中,教师由于观察能力欠缺往往观而不察,不能有效地支持与回应幼儿。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是幼儿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开展记录、进行实践等诸多外化行为的组合,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及时的观察,进而回应与支持幼儿。通过观察,能进一步优化教师对幼儿科学探究行为的解读与指导,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同时有效促进与提升教师自身的观察能力。
观察幼儿行为,是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具体体现。教师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可以精准地掌握幼儿所具备的能力及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内容,以达到教学的目标,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观察幼儿行为,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