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代我国发展的历程中,新闻记者这一职业同律师和医生等一样,都经历了职业化的发展过程。本文在具体的考察思路上,结合职业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我国近代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对我国近代新闻记者的职业化形成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于我国近代新闻记者的职业化进程进行探讨、研究。职业社会学对“职业”和“职业化”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更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在对“职业”研究的基础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研究者们开始用“职业化”的方式来定义职业。而在探讨这两个问题的关系中,诞生了所谓的功能学派、结构学派、垄断学派等理论视角。而本文则是依据“结构学派”威伦斯基的职业社会学观点进行研究。威伦斯基认为,“职业化”是一种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经过五个阶段:第一,开始努力成为专职或全日制的职业;第二,建立起训练学校;第三,形成专业协会;第四,赢得法律支持以能自主掌管自己的工作;第五,专业协会公布正式的道德准则。我国近代新闻记者职业化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既有近代社会发展的背景环境对新闻记者职业化的外部因素影响,也有近代新闻记者自己内部的内在动力。我国近代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西方新闻思想的传入发展以及技术人才的发展对我国近代新闻记者的职业化形成起到了外部的推动作用。“救亡图存”一直贯穿于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在这一复杂的国内环境下,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投身于新闻事业,著书立作,宣扬主张,救亡图存。外国侵略者的入侵虽然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其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及其报刊对新闻思想、新闻理论、新闻知识的介绍传入给我国的新闻从业人员以洗礼,促进了我国近代新闻记者职业化的形成。西方客观主义思潮的传入使我国新闻记者意识到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独立,对我国新闻业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色新闻思潮的传入使我国的新闻从业者意识报刊应该走大众化路线。技术的发明改进给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化提供了技术保障。新闻记者的职业意识及其自觉的建构是新闻记者职业化的内在动力。新闻记者对“新闻业”和“记者”的内在认识理解则是其职业意识形成的根本所在。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我国近代新闻记者对新闻业的性质、功能、地位形成了统一的认识。伴随着对新闻业的认识,我国近代新闻记者对其职业角色、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观、职业素养也有了清楚的认识理解。这些认识增强了其职业意识,加强了职业认同,加深了职业归属感。伴随着职业意识的增强,我国近代新闻记者的同业组织相继产生。这些同业组织在维护保障新闻记者权益、规范约束新闻记者行为、参与社会活动、开展对外交流、协助政府制定或废除有关新闻业的政策法令措施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代新闻记者同业组织的建立发展及其功能发挥捍卫了新闻从业者的权利,体现了新闻职业群体的职业诉求和社会诉求,树立了一致的职业理念,是新闻记者对其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职业意识进一步加强,深化了职业认同。国家制定的有关新闻业的政策法规和新闻同业组织的规章制度是我国近代新闻记者职业化的制度保障。国家制定的有关新闻业的政策法规从国家这一层面上对我国新闻业的发展、新闻记者的活动作出规定,是我国近代新闻记者职业化的基础。而新闻同业组织制定的规章制度对新闻记者的行为作出各方面的规定,为我国近代新闻记者的职业化提供了内部保障。伴随着职业意识的增强、职业组织的建立、职业制度的发展,我国近代新闻记者的新闻教育应运而生。随着我国新闻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无论从“质”和“量”上都日益提升。我国近代的新闻教育既有高等新闻教育,也有新闻职业学校教育。高等新闻教育机构既注重普通常识的训练,也注重新闻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努力将“职业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新闻职业学校则重在职业的训练和培养,为新闻实务界培养了大批实践性人才。新闻教育加强了我国近代新闻专业人才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新闻学理的研究,转变了我国新闻从业者的群体结构,扩大了新闻记者的队伍,提高了新闻记者的素质,并仿照西方的模式开始大量地培训新型报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保障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新闻记者职业化的形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