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城市林业、景观生态学和景观规划设计原理为指导,分析合肥主要高校的景观格局以及生态效益;从园林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比较不同年代高校的景观布局模式、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结合高校环境生态效益的定量分析,优化合肥高校景观布局的模式,为本地高校的建设规划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研究成果如下:1合肥主要高校景观格局分析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航空影像图,利用ERDAS、CAD、PHOTOSHOP等软件结合使用计算分析合肥主要高校如:安徽大学新老校区、合肥工业大学新老校区、安徽农业大学老校区、中国科技大学东西校区以及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南校区等的校园景观格局的绿地指标和规划布局的特点。结果表明: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安徽大学老校区、合肥工业大学老校区、安徽农业大学老校区的绿地覆盖率均超过为60%,而树冠覆盖率均不下于35%;本世纪初建立安徽大学新校区、合肥工业大学新校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南校区组成大学城的绿地覆盖率均少于47%,树冠覆盖率不超过14%。反映出新老校区在建设中在树种选择上较为相似但树龄偏低、冠幅普遍较小。然而在道路组织和布局模式的的分析中发现,老校区中普遍存在着校园道路并没有实现人车分离而行的规划设计,上下课的人流高峰期易出现道路拥堵现象。但新校区的道路规划较为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了道路拥堵现象。老校区的整体布局存在着功能分区的模糊和凌乱,新校区的布局模式逐渐从原有老校区的规则对称模式向着多元国际化模式发展,显得更为优化合理。2合肥主要高校生态效益分析本文通过选取合肥不同建成年代的高校如:安徽大学老校区(1956年)、中国科技大学东校区(1970年)、中国科技大学西校区(1986年)、安徽大学新校区(2003年)作为生态效益分析的典型实验区,运用GIS技术中的CITY-green模型,依据2004年1:5000合肥市航空影像图结合实地调查数据资料,建立了基于CITY-green模型的居住区绿地信息系统数据库,对校园树木生态效益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安徽大学老校区的所产生生态效益价值最大(4396088.1元)。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中国科技大学东校区次之(1099021.8元),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中国科技大学西校产生的生态价值是269977.6元,而本世纪初建成的安徽大学新校区最低为551620.3元。主要因为安徽大学的老校区内的乔木种类多、数量大、树龄高。而新校区的树种多为移栽,虽然种类和数量较多,但是树龄普遍较小,树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