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首先,运用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Quantitative Methylation-Specific PCR,QMSP)技术检测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BDNF(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外显子I区域Cp 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通过对比基线时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探究BDNF外显子I区域DNA甲基化是否参与抑郁症的发生。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对病例组抑郁症状、应激性生活事件、自杀意念等因素进行评估,对基线时病例组甲基化水平与上述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索甲基化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其次,对比基线时和舍曲林单药治疗4周后病例组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探究BDNF基因相关位点甲基化在舍曲林抗抑郁治疗中所扮演的角色。对基线时病例组甲基化水平与舍曲林治疗前后HAMD量表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基线时BDNF甲基化水平能否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此外,研究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病例组基线时和舍曲林治疗4周后的外周血BDNF浓度,验证BDNF基因甲基化和BDNF浓度的关系,采用Mass ARRAY SNP基因型分型技术测定病例组BDNF基因的多态性,研究BDNF基因多态性与甲基化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最终,初步了解BDNF基因相关位点甲基化修饰是否参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其甲基化水平能否被用于作为疾病诊断和抗抑郁治疗疗效评估的表观遗传标记。方法(1)按照入组标准,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7月期间于宁波市康宁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4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在性别、年龄等与病例组相匹配的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2)基线时抽取每一位入组者外周静脉血5ml,离心分离上层血浆和下层血细胞成分。病例组血浆用于BDNF浓度测定;所有血细胞成分样本进行基因组DNA抽提,用于SNP和QMSP检测。舍曲林单药治疗4周后,再次抽取所有病例组外周静脉血各5ml,重复上述血浆BDNF浓度以及基因多态性、甲基化检测。(3)病例组于基线时及舍曲林治疗4周后两次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评估,以及脑电图、心电图监测。所有评估及监测均于患者抽血后平静状态下进行。(4)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性分布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分析等,采用spearman相关进行相关性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等,采用秩相关进行相关性检验。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结果(1)对比基线时和舍曲林治疗4周后病例组血浆BDN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性别、基因型进行分层分析,舍曲林治疗前后血浆BDN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对基线时病例组BDNF浓度与BDNF甲基化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未发现两者存在相关性。以基因型分层后进一步相关性分析,仍未发现病例组BDNF浓度与其甲基化水平存在相关性。(3)对比健康对照组和病例组基线时BDNF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病例组甲基化低于健康对照组。依性别进一步分层分析,差异仍存在统计学意义。(4)对基线时病例组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日夜变化以及阻滞因子分和甲基化存在正相关,而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体重、认识障碍、睡眠障碍、绝望感因子分与甲基化水平无相关性。以性别分层后进一步相关分析后发现,HAMD总分、日夜变化以及阻滞因子分和甲基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对基线时病例组BDNF基因平均甲基化水平与生活事件量表(LE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未发现平均甲基化水平与LES总分、各因子分存在相关性。(5)对比基线时及舍曲林治疗4周后病例组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依性别和基因型分层分析分析,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对基线时病例组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与舍曲林治疗前后HAMD评分差值做相关性分析,未发现两者存在相关性。(6)对比不同家族史和自杀意念的病例组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基线时病例组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病例组年龄、用药时间、半胱氨酸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未发现基线时BDNF基甲基化水平与上述因素存在相关性。分性别比较后,仍未发现基线时BDNF基甲基化水平与上述因素存在相关性。结论(1)4周的舍曲林治疗并未改变血浆BDNF浓度。血浆BDNF浓度水平可能不能作为客观评价舍曲林药物疗效的指标。(2)BDNF基因外显子I区域Cp G位点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可能不影响患者血浆BDNF浓度,即检测位点甲基化水平可能不参与BDNF浓度的调控。(3)BDNF基因外显子I区域Cp G位点甲基化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发生,此位点的甲基化可能可以用于抑郁症的临床诊断的生物标志物。(4)BDNF基因外显子I区域Cp G位点甲基化水平与HAMD总分及其因子分包括日夜变化、阻滞存在正相关,即BDNF甲基化水平越高,HAMD总分越高,日夜变化和阻滞越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性别和年龄因素可能参与了上述调节。(5)抗抑郁药舍曲林的应用不改变外周血BDNF基因外显子I区域Cp G位点甲基化水平,相关位点的甲基化修饰可能不是舍曲林抗抑郁治疗的机制。且其基线时甲基化水平不能被用作后续药物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6)BDNF基因外显子I区域Cp G位点甲基化修饰不是自杀意念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年龄、性别、用药时间、半胱氨酸等因素不影响相关甲基化修饰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