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对急性下肢DVT患者凝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评价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抗凝、溶栓、祛聚)治疗急性下肢DVT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DVT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收集佛山市中医院外科从2012年4月到2014年3月确诊为急性下肢DVT患者40名,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研究组在常规西药治疗(抗凝、溶栓、祛聚)基础上给予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照组按常规西药治疗,共14天。用药过程中,监测并记录凝血、血液流变学、纤溶等指标的变化,从分子学水平讨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急性下肢DVT患者凝血、血液流变学、纤溶系统的影响。最后,比较两组治愈率在统计学上的差异。结果:1、治愈率比较:研究组治愈率为75%(15例),对照组治愈率为50%(10例),研究组治愈率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研究组总有效率对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症状、体征缓解情况:研究组疼痛减轻(明显有效)所需时间(4.20±0.83天)对比对照组(5.10±0.91天),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研究组疼痛减轻(有效)所需时间(3.20±0.89天)明显少于对照组(4.00±1.0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肢肿胀完全消退所需时间(6.75±1.11天)对比对照组(7.45±0.7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肢肿胀减轻(有效)所需时间(3.75±0.78天)明显少于对照组(4.50±0.8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PT、APTT、TT、FIB变化:两组用药后PT、APTT、TT均稍延长,但都不超过正常上限1倍,FIB也在安全范围内。研究组治疗前PT、APTT、TT、FIB对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研究组PT、APTT、TT、FIB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纤溶酶原活性(PLG, A)变化:研究组治疗前纤溶酶原活性(PLG, A)对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研究组纤溶酶原活性(PLG, A)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变化:两组治疗后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均有所降低。治疗第14天,研究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未出现出血的病例,且无其它异常的临床表现。结论:1、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具有改善凝血及血液流变性的作用,联合西药(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纤溶活性,使血栓迅速溶解,快速缓解下肢的肿胀、疼痛,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急性下肢DVT的临床治愈率。2、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为急性下肢DVT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临床依据,且安全、可靠;也进一步验证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DVT疗效明显强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