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作为变应性进程的两个重要节点,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菌群在生命早期对宿主的免疫系统的成熟与稳态维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呼吸道和肠道的菌群失衡会导致免疫耐受的发育不完全,与变应性鼻炎、哮喘等变应性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对于变应性进程中菌群的作用未见研究。我们前期的工作表明新生鼠呼吸道菌群紊乱导致其对变应原的敏感性增高,上呼吸道菌群紊乱引发下呼吸道对变应原更严重的敏感性,证实了生命早期呼吸道菌群的紊乱推动了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研究筛选呼吸道和肠道具有调节菌群功能的候选菌株,对变应性鼻炎进行调整,考察不同调节方式对变应性进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目的:1.筛选呼吸道和肠道具有调节菌群功能的候选菌株。2.分析不同方式(肠道、呼吸道、肠道和呼吸道)的菌群调节对大鼠上呼吸道变应原敏感性的影响。3.分析不同方式的菌群调节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免疫指标的影响,探讨菌群调节对预防变应性鼻炎发生的相关免疫学机制。4.分析不同方式的菌群调节对变应性进程大鼠下呼吸道变应原敏感性的影响。5.分析不同方式的菌群调节对变应性进程大鼠免疫指标的影响,探讨菌群调节对哮喘的相关免疫学机制。方法:1.以耐酸耐胆盐等生物学性能以及对致病菌抑制效果为靶点测试筛选候选呼吸道和肠道菌株。2.利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滴鼻激发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在模型基础上,利用卵清蛋白雾化激发建立大鼠变应性进程模型。3.以植物乳杆菌灌喂、表皮葡萄球菌滴鼻、灌喂滴鼻联用的方法建立三种菌群调节模型。4.记录大鼠在卵清蛋白滴鼻/雾化激发后15分钟内各组抓鼻和喷嚏数,观察大鼠对变应原OVA敏感性的变化。5.采用H&E染色对大鼠的鼻黏膜和肺进行病理学的切片观察,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来检测大鼠鼻腔灌洗液(NALF)、肺泡灌洗液(BALF)以及大鼠外周血中白细胞数目和分类的变化。6.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大鼠鼻腔灌洗液(NALF)、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的免疫因子Ig E、IFN-γ、IL-4、TGF-β、IL-17和IL-6的水平。结果:菌株的筛选鉴定与体外功能评价1.植物乳杆菌DMLA16002耐酸耐胆盐和抑制致病菌能力较好,对肠道菌群调节最有潜质。2.表皮葡萄球菌DMSA16001抑制致病菌能力较好,对呼吸道菌群调节最有潜质。不同方式的菌群调节对变应性鼻炎发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1.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的抓鼻数目明显降低(p<0.01,p<0.05,p<0.01);与灌喂滴鼻调节组相比,灌喂调节组和滴鼻调节组的抓鼻数目明显增高(p<0.05,p<0.05)。2.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的鼻黏膜炎症降低,炎性细胞浸润有所缓解,灌喂滴鼻调节组的鼻黏膜恢复效果最好。3.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的鼻腔灌洗液(p<0.001,p<0.05,p<0.01)和血清(p<0.05,p<0.01,p<0.01)中Ig E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的肺灌洗液中Ig E水平有下降趋势。与灌喂滴鼻相比,灌喂调节组和滴鼻调节组的肺灌洗液中Ig E显著增高(p<0.05,p<0.05)。4.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的鼻腔灌洗液中的白细胞数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的肺灌洗液中白细胞有下降趋势。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有下降趋势。5.与模型组相比,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NALF中的IFN-γ/IL-4的数值显著增高(p<0.001,p<0.01)。与模型组相比,灌喂滴鼻调节组血中IFN-γ/IL-4的数值显著增高(p<0.01)。6.与模型组相比,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血中TGF-β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p<0.01)。7.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NALF中与血中的IL-17水平均有下降趋势。8.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NALF中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5)。与模型组相比,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血中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5)。不同方式的菌群调节对大鼠呼吸道变应性进程发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1.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的抓鼻数目明显降低(p<0.001,p<0.01,p<0.001);与灌喂滴鼻调节组相比,滴鼻调节组的抓鼻数目明显增高(p<0.01)。2.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的肺部炎症降低,肺泡破坏和融合现象有所缓解,灌喂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的效果较好。3.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的鼻腔灌洗液中Ig E水平显著降低(p<0.001,p<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的肺灌洗液中Ig E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的血中Ig E水平有下降趋势。4.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的肺灌洗液中的白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的肺灌洗液中的白细胞有下降趋势。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外周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有下降趋势。5.与模型组相比,灌喂滴鼻调节组BALF中的IFN-γ/IL-4的数值有升高趋势。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血中IFN-γ/IL-4的数值显著增高(p<0.05,p<0.01)。6.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的血中TGF-β有升高趋势。7.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BALF中的IL-17水平有下降趋势。与模型组相比,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血中的IL-17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5)。8.与模型组相比,灌喂调节组BALF中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滴鼻调节组和灌喂滴鼻调节组血中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5)。结论:1.植物乳杆菌DMLA16002、表皮葡萄球菌DMSA16001分别具有调节肠道和呼吸道菌群的潜质。2.植物乳杆菌DMLA16002灌喂调节、表皮葡萄球菌DMSA16001滴鼻调节和二者联用灌喂滴鼻调节均可降低离乳期大鼠上呼吸道对变应原敏感性。其中,灌喂滴鼻调节效果最优。3.菌群调节作用可能通过影响IFN-γ、IL-4、TGF-β、IL-17、IL-6等相关免疫因子实现。4.不同方式菌群调节可以降低变应性鼻炎大鼠对变应原的敏感性,延缓特应性进程。植物乳杆菌DMLA16002灌喂调节和灌喂滴鼻联用好于表皮葡萄球菌DMSA16001滴鼻调节。5.延缓进程的作用可能通过影响IFN-γ、IL-4、TGF-β、IL-17、IL-6等相关免疫因子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