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传统碳纤维的微观结构为多层石墨结构,这导致其理论最大强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近年来对高强纤维的需求正在飞速增长,传统的碳纤维很难满足未来工业、国防的需求,因此,为了突破传统碳纤维力学性能的天花板,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以及分子结构力学理论多尺度探究了由具有超高理论强度的碳链以及碳纳米管构成的纤维结构的力学性能及其增强机理,并基于理论结果,采用实验方法制备了超强碳纳米管纤维。本文基于两种不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碳纤维的微观结构为多层石墨结构,这导致其理论最大强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近年来对高强纤维的需求正在飞速增长,传统的碳纤维很难满足未来工业、国防的需求,因此,为了突破传统碳纤维力学性能的天花板,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以及分子结构力学理论多尺度探究了由具有超高理论强度的碳链以及碳纳米管构成的纤维结构的力学性能及其增强机理,并基于理论结果,采用实验方法制备了超强碳纳米管纤维。本文基于两种不同的碳链(Polyyne型和Cumulene型)分别构造了螺旋碳链纤维结构。通过分子动力学分析发现,纤维结构的力学性能与结构螺旋程度高度相关,且由于Cumulene型碳链受到拉伸时会发生相变转换成Polyyne型碳链,这一过程中,结构的强度大幅提升,其最大强度和杨氏模量高达1.77TPa和7.28 TPa,远高于目前自然界存在的任何材料。另一方面,结合分子结构力学,采用铁木辛柯梁模型,首次推导出了具有唯一解的铁木辛柯梁连续体模型泊松比方程,获得了碳-碳共价键连续体的杨氏模量、泊松比以及直径等参数。随后,结合螺旋碳链纤维的几何形态,构建出了碳链纤维的连续体模型。本文中的连续体模型不仅仅可用于碳链纤维结构力学性能的预测分析,也可用于分析其他螺旋结构的力学性能。本文采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造了双螺旋以及多级螺旋碳纳米管纤维结构,通过单轴拉伸模拟分析发现,碳纳米管螺旋纤维结构的力学性能不仅仅与结构自身的排列方式有关,还与相关的扭转方式和扭转程度有关,表明在实际应用当中,可以通过调控碳纳米管纤维结构的排布方式以及扭转参数来改变结构整体的力学性能进而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此外,本文首次在纳米尺度下发现了平行双碳纳米管的自组装现象,并且发现了具有螺旋几何形态的碳纳米管纤维结构与基体之间具有超强的界面作用,表明螺旋纳米管纤维在复合材料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实验室制备出的碳纳米管纤维多为随机分布的短纤维结构,因此,为了探究其力学性能及增强机理,本文构造了随机分布的碳纳米管纤维粗粒化模型,并采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纤维内部碳纳米管间的纠缠能够有效提高纤维内部力的传递效率进而提升纤维整体的力学性能。而碳纳米管间的纠缠与碳纳米管自身的长度和弯曲程度以及纤维结构所受到的扭转以及压缩程度高度相关。另一方面,基于数值分析结果,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随机分布的碳纳米管纤维结构,并同样采取扭转和压缩操作,通过分析发现,碳纳米管纤维的拉伸强度随着扭转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除此之外,当对碳纳米管施加不同程度的压缩操作时,碳纳米管纤维的强度可进一步获得大幅提升,这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一致。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扭转和压缩操作的共同作用,获得了强度高达6.8 GPa的超强碳纳米管纤维。本文指出了随机分布碳纳米管纤维的力学增强机理,并分析了纤维结构在扭转和压缩操作下其力学性能的变化,为实验制备超强碳纳米管纤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相比于碳纳米管自身优异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其15%-25%的延展性相对较弱。因此,为了改善碳纳米管这一不足,本文将传统的剪纸艺术与纳米尺度的碳纳米管结合,构造出了三种不同的碳纳米管裁剪多孔结构。通过分子动力学分析发现,碳纳米管裁剪多孔结构的力学性能与裁剪方式以及对应孔洞的几何参数高度相关,其延展性最高可达265%。该工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微纳米尺度下的结构设计方法,拓展了碳纳米管的应用范围。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数据量迅速膨胀,给大数据的计算、查询和分析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的数据计算技术难于应对不断增长的数据量。为此,研究者们在准确性、存储代价、以及效率之间做权衡,提出了从大数据中获取数据概要并利用数据概要来解决大数据近似计算问题的方法。数据概要是从大数据中获取的具有总结性的信息,包括样本、草图、直方图、数据方块、小波等。基于数据概要的近似计算技术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待处理的数据量,有效的提高效率
绳悬吊并联机器人(Cable Suspened Parallel Robots,CSPRs)是使用多根并联绳索驱动悬吊动平台的并联机器人,是绳驱动并联机器人中的重要的一类。得益于绳索质量轻且可伸展比高,绳悬吊并联机器人有着工作空间大,惯量低,动态性能好和负载/质量比高的突出优点,在运动模拟器、巨型天文望远镜、大尺度增材制造和物流搬运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绳索单边张力约束这一根本性动力学约束的存
ABO3钙钛矿结构陶瓷是一类良好的介电材料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器件领域,随着电子器件微型化的需求,ABO3结构陶瓷需要在不增加介电损耗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介电常数。构筑复合体结构,使空间电荷在一定范围内可动,同时限域在复合体的陷阱中是实现增加介电常数、抑制介电损耗的有效方法。本文以ABO3铁电陶瓷钛酸铋钠(NBT)和顺电陶瓷钛酸锶(ST)为研究基体,分别研究复合体结构在两种陶瓷体系中的存在形式与形成条
模块化多电机系统(MCM)是一种由多个整体模块化电机组合而成的集中式多电机系统。它能够丰富系统工作模式、优化系统功率、提升系统容错性能,在电动汽车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多个电机的组合使用增加了系统的可优化自由度,但也使系统产生了许多复杂的问题,例如:多电机设计指标的确定问题、多电机的协调控制问题及能量管理问题等。本文就MCM系统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问题展开研究,建立了基于MCM系统的电动汽车模型,
针对现有连续超声辅助电弧焊中,超声利用效率低、焊接过程调控单一等问题,提出了脉冲超声辅助电弧焊新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控制超声电源的电流输出波形,实现脉冲超声输出。文中介绍了新型脉冲超声辅助电弧焊接系统,并研究了电弧空间的脉冲超声场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研究了脉冲超声对电弧、熔滴过渡的影响规律,并与连续超声作用下的电弧、熔滴过渡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获得了脉冲超声、连续超声对电弧、熔滴过渡的作用关系。采用
车联网通信(Vehicle-to-Everything,V2X)对提升道路安全,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交通效率,实现交通智能化管理和自动驾驶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利用新一代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智能技术,建立起车辆与任何可能影响车辆的实体之间的信息交互,从而实现车辆与万物的互联。面向道路安全的V2X通信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时、快捷、可靠的道路安全性相关的车载信息的
微纳米马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可以在微米尺度自主运动的颗粒。作为一种智能仿生材料,它不仅能够在微观尺度下运输药物,分析、检测化学物质,还可以作为一种活性物质体系来研究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个体和群体行为。其中,一类化学驱动的,速度自发变化的振荡微马达可以呈现出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周期性、同步以及化学波等非线性现象。作为一种“自振荡”的智能应激响应型材料,振荡微纳米马达不仅为研究自然界中类似的现象提供了一个良
随着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减少建筑耗能和碳排放越来越受关注。利用污水源热泵技术对城市污水中存在的巨大低位热能进行回收利用是减少建筑一次能源消耗的有效手段。但该技术在污水取热过程中受限于除污装置的运行可靠性和维护经济性,使得余热回收中净水取热技术面临很大挑战。本文从污水除污取热连续作业、高性能、低能耗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内流场特性角度揭示了引起引射旋流防阻机性能变化的
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等方法 ,对体育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模式及路径进行研究。融合发展机制:要素渗透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功能互补机制、规制创新机制;融合发展模式:产业一体化、产业重组、产业延伸、产业渗透。融合发展路径:资源禀赋融合,体育支撑、文化铸魂、旅游落地;产品服务融合,中央厨房、统一采集、多品输出;市场客群融合,盘活存量、创新转化、释放潜能;企业主体融合,公私盘活、特色发展、合作共赢
钠离子电池由于钠资源丰富,具有成本低廉等优势,是锂离子电池的可靠替代品。然而钠离子的半径大于锂离子,使其电池体系在电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动力学上具有更高的要求。红磷单质具有已知最高的理论比容量,但是导电性差且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巨大。引入过渡金属与红磷单质复合,制得的过渡金属磷化物具有理论比容量较高、导电性较好等优点,受到研究人员广泛的关注。本论文采用液相法、水热法分别制备不同结构的前驱体,经高温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