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象物质产品的质量要受到顾客监督一样,精神产品的质量要受到读者的监督。评出优劣,以提高全民族精神产品的质量,翻译作品也不例外。翻泽批评则是进行检验和研究译作的试金石,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翻译作品产生过程的某些特点,决定了译作评论家只能是熟练驾御两种或两种以上语文的翻译工作者。因此,我们的翻译工作者还肩负着对译作进行质量监督和评论的使命。译者将译作一旦交给社会,应勇于面对社会评论,评论界则坚持评论标准,实事求是,与人为善地对译作进行检验。然而若想要提高翻译层次,将学述争鸣引向深入,必须触及经典名著的译文,因为名著的发行量大,影响广;不少名著有不同时代的译本,易于比较;读过名著的年轻译者,读过译本后有助于他们译艺的提高。因此,本论文选用了享誉英国文坛的《简·爱》的两个中译本作为评析的对象。 要评论就要有评论的标准,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理论作为依据。本论文同以往译本评析相比,其最大特点是坚持中外翻译理论相结合:在翻译原则上,坚持严复“信”“达”“雅”;在在评论译文的方法上,应用西方语用学理论和奈达等效论理论。二是译评不仅评析词、句和段落,还对译文总体风格进行分析对照,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信”是表达的基础,没有正确的理解,便谈不上正确的表达。语境可以说是理解原文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语境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制约着对原文的理解。虽然中外语言学家对语境的理解不一致,但大体上语境可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个方面,语言因素包括狭义语境和广义语境,非语言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和作品人物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所以译者是否理解正确,可以用语境来检验。 “达”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原语用另一种语言复制出来。要进行准确的表达,除了译者基本的素质外,还需要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翻译中的理论和技巧很多,本论文只涉及与《简·爱》两个译本中最显著性的有代表性的例子相关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奈达的剩余信息理论告诉我们:由于译文读者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要想他们得到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有时必须对译文作适当增减。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告诉我们:对一种外文的翻译是由表及里,再由里及表。中国人和英美人思维习惯不一样:英美人趋向于抽象思维,而中国人趋向于具体;英美人忌重复,而中国人则不以重复为忌。语用等效适用于不同的语系,尤其适用于文化差异甚大的两种语言,如英语和汉语。语用等效涉及的范围很多,本文只涉及语用含义,即由语境推测出的言外之意:间接言语行为,即如何从字面意思推测出间接用意;语言焦点,即话语先旧信息后新信息这一规律。本文正是用这些理论和技巧来检验译者在翻译时是否做到了“达”。 语言风格和文学风格是一部作品的灵魂,这就要看译者能否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到译文中,使译文读者象原文读者一样得到美的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这就是“雅”。否则,即使是文从字顺,也谈不上是合格的译瓜 风格就存在于词、句之中。一部语言高雅脱俗、充满诗意激惰的作品译得如何,人物、景物、乎物的刻画是否逼真,就要看译文是否做到除意义上的对等外,求得风格上的对X。 在艺术作品中,局部表现整体而义受整体的制约;整体决定局部而又靠局部表现自己。因此,在译文评析中,应把局部分析和整体结合起来,从整体的高度来分析局部。只有这样才能从微观上看到译者的语言风格和素质,又能从宏观上对整个译本和译者的工作态度进行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