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国防、航空航天、船舶、电力等领域亟需大型高性能模锻件,然而,大型模锻件组织性能不均和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异常严峻,特别是截面形状呈“H”形的框类和壁板类模锻件,其材料利用率不足30%。大型模锻件的微观组织不均匀问题,表面上是变形温度场不均造成的,其本质原因在于锻件成形成性全流程形变储能调控不当,导致的微观组织不可控演变。因此本文采用低温小变形工艺,调控铝合金模锻件整体组织均匀性,并分析低温小变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国防、航空航天、船舶、电力等领域亟需大型高性能模锻件,然而,大型模锻件组织性能不均和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异常严峻,特别是截面形状呈“H”形的框类和壁板类模锻件,其材料利用率不足30%。大型模锻件的微观组织不均匀问题,表面上是变形温度场不均造成的,其本质原因在于锻件成形成性全流程形变储能调控不当,导致的微观组织不可控演变。因此本文采用低温小变形工艺,调控铝合金模锻件整体组织均匀性,并分析低温小变形工艺过程中锻件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揭示低温小变形工艺改善铝合金模锻件组织均匀性的物理本质,为铝合金模锻件组织均匀性调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首先模拟分析了7050铝合金模锻件热模锻工艺和低温小变形工艺,获得铝合金模锻件温度场、应力应变场分布情况及其演变规律,从而明确了铝合金模锻件出现不均匀组织的热模锻工艺条件,及其组织均匀性的低温小变形调控工艺窗口。其次,通过低温小变形实验和热处理实验,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铝合金模锻件表层和中心的晶粒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经低温小变形并固溶处理后的铝合金模锻件组织均匀性得到了改善,明确了最优的低温小变形工艺条件:模具温度为300℃,预制坯温度为200℃,变形量为16%,锻件表层和中心的晶粒尺寸分别为79μm和76μm。最后,利用XRD线形傅立叶分析法,计算得到不同变形条件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铝合金锻件表层和中心的位错密度值,发现低温小变形工艺可以提高铝合金锻件表层和中心的位错密度,而随着固溶时间的增长,铝合金锻件的位错密度随之降低。此外,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经低温小变形和固溶处理后,铝合金锻件变形区域和再结晶区域的微观组织的变化,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铝合金模锻件组织内位错形态的演变,揭示了低温小变形工艺调控铝合金模锻件组织均匀性的微观机理。
其他文献
激光表面淬火是一种利用高能密度激光束扫描金属工件,使其表面瞬间形成奥氏体,随后在快速冷却过程中获得含有细小马氏体组织硬化层的热处理技术。在工件体积小、拆卸难度大、受热易变形等复杂工况下具有传统淬火技术无法替代的优势。本文重点从两个方面探究了激光表面淬火过程中不同加工参数和冷却方式,对W6Mo5Cr4V2高速钢残余应力场和温度场分布以及微观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首先,应用Procast软件模拟均匀分布
铬涂层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防腐涂层,即使在潮湿的环境中也不会被腐蚀。此外,铬涂层具有良好的装饰性能、机械性能和耐热性,十分适合用于汽车轮毂。电镀技术被认为是涂覆机械零件的最常见方法之一,但是对环境和人体都有很大危害,磁控溅射技术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绿色环保的涂层技术,它可以通过简单的工艺控制靶材和涂层的成分,并且具有良好的再现性,这适合于涂层的大规模生产。本文使用磁控溅射技术沉积得到CrNi和CrC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是以氮和锰替代了传统AISI300系不锈钢中昂贵的镍,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而且还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价格优势。这类钢在医疗、汽车、化工等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金属零部件最终的各种表面加工工艺,例如切削加工、抛丸、滚压等,都会引入应变层,产生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这些都会影响金属的力学和化学性能。而这些表面加工工艺对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有什么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文以典型的高氮奥氏体
轧机在国内担负着近10亿吨钢材生产任务。工程界结合其重载、高速和高精度特性对振动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取得了诸多关于致振机理和振动控制的研究成果。然而,轧机作为复杂机械系统,实际生产中表现出的非线性振动现象仍不断凸显,如颤振成为长期困扰轧机运行的幽灵般难题,导致轧机规定能力大幅降低。其中,冷轧板带在轧制过程中表出现的非线性振动现象,是研究轧制系统的振动问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弹性理论及哈密顿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从未停下探索海洋的脚步。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在一些海洋装备的运动系统中服役时,如船舶的动力装置、海水液压传动装置和水下作业机器臂等,腐蚀与磨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研究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磨损行为至关重要。本文以两种超级奥氏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高Mn含量并加入Ce元素的标记为654-1,低Mn含量
铁素体马氏体钢在强辐照环境下具有优异的几何稳定性,耐腐蚀性能以及抗辐照肿胀等特性,可以作为核反应堆的重要候选材料之一。铁素体马氏体钢中含有的主要元素为Fe和Cr,还有少量的Si、C、N等元素。同时FeCr合金又是重要的不锈钢材料,其应用不仅局限于核电站的建设,更是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FeCr合金通常具有成分无序性,以及复杂的磁性结构,并且材料性能与腐蚀性的研究还主要依赖于实验方法,这使得其研
在众多表面处理工艺中,喷丸表面处理技术非常成熟,可以使金属表面物理性能得到提高。从力学性质来看,金属得到强化的原因是金属产生了残余应力。从微观角度来看,主要是晶粒尺寸、位错、相变和晶胞等变化使得金属强化。本文主要是对喷丸处理中各种因素对残余应力和晶粒尺寸的影响,以及残余应力与晶粒尺寸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为了研究喷丸表面处理强化的内在物理机制,建立了弹丸冲击力学模型。使用DYNA软件进行研
近年来电子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各类电子电器产品朝着轻、薄、小、快方向发展,也因此对压延铜箔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多晶铜箔在导电、散热和信号传输等性能上越来越达不到锂电池和微型电子等行业要求。而单晶铜的塑性、导电性和耐弯折性等多项性能优异,为了研制高质量高性能的压延铜箔,非常有必要研究单晶铜轧制工艺。本文基于热型连铸单晶铜和普通多晶铜,利用拉伸、显微硬度和金相实验研究了单晶铜和多晶铜轧制、回复
双相不锈钢的显微组织由奥氏体相和铁素体相组成,它兼具各自单相不锈钢的优点,有着优异的力学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况恶劣的腐蚀环境中。然而,由于奥氏体相和铁素体相的晶体结构不同,在热加工时的变形机制、软化方式、变形抗力和塑性均存在差异,容易导致组织变形不协调,热加工性能较差,加工窗口相对较窄。工艺选择不当很容易产生缺陷,严重的会导致热轧边裂和热锻表面开裂。这些缺点阻碍了双相不锈钢的应用和发展。系统
形状记忆合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根据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NiTi形状记忆合金最早的被发现并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等领域,而对于记忆合金的应用大多停留在通过对其本身的记忆特性的利用而实现简单的变形。手性超材料可在单向加载下实现多个维度上的变形,本文通过将记忆合金的记忆特性和手性超材料的变形特性相结合,组装一种智能可控的的变形结构。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研究不同手性胞元结构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