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性颗粒物源强释放强度控制是大气防治领域中的重要问题。由于大气污染颗粒PM2.5和PM10可长时间的悬浮在空气中,且容易被人体吸入,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因此,本文选取这两类颗粒物,作为煤堆颗粒物释放源进行控制研究。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本文耦合美国国家环保局EPA源强估算模式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提出了估算颗粒排放源强的计算方法。使用k-?湍流模型计算风速场和PSIC方法计算污染颗粒的浓度场和运动轨迹,消除了传统EPA模式对于风向及堆垛形状的限制,料堆表面区域的划分更为精细,堆垛表面起尘量与EPA模式结果吻合较好。以天津港典型单堆垛和多堆垛的四季扬尘为例,通过交叉设置含水率,防风网孔隙率、堆网间距、网高等参数模拟了采用防风网抑尘以及加湿抑尘措施后堆垛的抑尘效果。结果显示,采用较优的防风网防尘措施和加湿抑尘措施后,单料堆的四季起尘量分别减少了90%和30%以上;采取两种较优抑尘措施组合后,单个料堆的四季起尘量可减少95%以上。多堆垛研究发现,防风网的防风抑尘效果随着堆垛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弱,阐明了防风网最大的遮蔽距离。本文综合考虑经济和抑尘效果等因素,在水资源匮乏及人力成本较高的地区提出采用一种分高度洒水抑尘方式,可以节省60%左右的用水量;在平均风速不大且防风网建材消耗较大的地区提出采用一种拱形防风网构建形式,可以节省39%的建材消耗同时保证80%以上的抑尘效率。针对因为风向改变而影响防风网抑尘效率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圆形防风网构建模式,可以最大化的发挥防风网的防风抑尘作用,同时降低堆场95%以上的起尘量,为堆垛抑尘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和应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