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絮凝剂由于其无毒无害、安全性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未来大有替代常规化学絮凝剂的趋势。其发酵工艺的单一、生产成本较高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本论文将生物絮凝剂生产和固定化发酵技术相结合,针对生物絮凝剂固定化载体的选择、发酵罐中菌丝球固定化生产生物絮凝剂发酵条件优化与发酵周期监测、固定化半连续发酵生产生物絮凝剂的稳定性及溶解氧控制等问题进行研究,为生物絮凝剂的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比无机载体颗粒活性碳、有机载体聚氨酯泡沫、生物质载体菌丝球三者固定化生产生物絮凝剂的效果以及三者半连续发酵的稳定性,并优化了菌丝球和颗粒活性碳固液比,结果表明活性碳载体在固液比为1g/L,发酵周期24h,发酵液絮凝率为90.26%,生物絮凝剂产量2.18g/L,且可以连续稳定使用15天以上;菌丝球作为一种性能优良、无毒无二次污染的生物载体,对产絮菌F+的吸附能力强于颗粒活性碳,其发酵液粗提生物絮凝剂2.23g/L,比无载体分批发酵产量提高了14%,且在摇瓶中可以连续稳定使用15天以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罐中菌丝球固定产絮菌F+生产生物絮凝剂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优条件:温度33℃,搅拌速度150r/min,曝气量2.5L/min,发酵时间24h。对发酵罐中菌丝球固定产絮菌F+半连续发酵过程中底物含量和各个发酵参数进行36h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发酵时间24h时,生物絮凝剂产量最高,为2.48g/L。发酵过程中溶解氧(DO)、总磷、葡萄糖等状态参数均有较大变化。发酵罐中菌丝球载体实际寿命为5d,在第七代菌丝球破裂后仍然可以吸附产絮菌F+。机械搅拌对菌丝球结构影响较大;通过分析得出溶解氧是限制生物絮凝剂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机械搅拌速度可增加生物絮凝剂产量至2.54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