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诸多海洋重金属污染问题中,汞污染因低剂量、强毒性而备受瞩目,其在水中的形态多样,且可相互转化,使得汞污染十分复杂,给预防和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水生生物是重金属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类的一个重要途径,双壳贝类营底栖滤食性生活,移动性差,易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适合作为汞污染的指示生物。本研究以中国蛤蜊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蛋白质组学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中国蛤蜊对重金属污染物汞的蓄积特征及汞对中国蛤蜊的神经毒性效应机制,筛选表征无机汞神经毒性效应的蛋白质生物标记物,为海洋环境的生物监测及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论文获得如下结果:方法:1、对中国蛤蜊进行汞毒性暴露,并利用ICP-MS检测鳃、肝、足、闭壳肌、外套膜、神经节中汞的含量变化。2、利用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汞胁迫后中国蛤蜊足神经节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对差异蛋白进行筛选,并利用OmicsBean平台对差异蛋白进行富集及功能分析,总结汞对中国蛤蜊的神经毒性影响。3、通过对经典神经递质含量的检测验证iTRAQ蛋白质组学对汞神经毒性的预测。结果:1、通过ICP-MS检测中国蛤蜊各组织对不同浓度汞的蓄积情况,结果低浓度组鳃中汞的蓄积量最大,在高浓度组中肝内汞的蓄积量最大,中国蛤蜊足神经节对不同浓度的汞均有蓄积。2、iTRAQ蛋白质组学共筛选出947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与核糖体相关的蛋白占有很大的比重,约为7.7%,另外在差异蛋白中筛选到了胺类、氨基酸类、肽类神经递质及一些神经系统相关蛋白,证明了汞对中国蛤蜊的神经毒性。3、检测中国蛤蜊足神经节在汞胁迫下谷氨酸及乙酰胆碱含量的变化,结果谷氨酸含量在胁迫后有所升高,而乙酰胆碱含量有所降低。结论:无机汞暴露后中国蛤蜊的神经节对汞存在蓄积的现象,经过蛋白质组学的整合分析,结果表明,汞对中国蛤蜊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引起神经递质、突触相关蛋白及通道蛋白等的含量变化,干扰细胞骨架的装配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中国蛤蜊主要从氧化还原系统、重金属解毒蛋白、金属转运蛋白等相关蛋白质表达变化等方面响应汞毒性。汞暴露后中国蛤蜊足神经节中的谷氨酸及乙酰胆碱含量均发生了变化,与甲基汞对这两种神经递质影响的趋势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