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病房近2年来血热型白疕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本地区血热型白疕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经验,以加深对疾病的认知,进而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思路。材料与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病房收治的血热型白疕病患者,对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既往史、发病季节性、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疗效等进行登记列表,并应用统计学工具分析归纳得出相应结论。结果:1.一般情况:总计收治血热型白疕患者数目为192例,其中男性112例,女性80例,男女比例为1.4:1,年龄最小16岁,最大87岁,平均年龄为50.12±16.16岁。病程最短6天,最长60余年。2.发病季节:春季70例,夏季40例,秋季27例,冬季55例,发病季节以春季多见。3.诱因:170例未发现明显诱因,有明确诱发因素的有22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9例,外伤2例,注射疫苗1例。4.疾病史:共有108例患者伴有其他疾病,其中97例伴有1种疾病,11例伴有2种及2种以上疾病,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17.1%(33例)、糖尿病11.98%(23例)、心脏系统疾病6.25%(12例)、脂肪肝2.04%(4例),甲状腺疾病1.56%(3例).......5.个人史:有抽烟或喝酒其中1种不良嗜好的有40例,占比20.8%,有抽烟喝酒两种不良嗜好的有36例,占比18.75%。6.家族史:22例患者有明确的家族白疕病病史,占比11.46%,一级亲属12人,二级亲属10人。7.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异常67例,其中RBC下降5例、升高16例,HGB下降5例,WBC升高18例,EOS%升高23例。尿常规异常24例,多为尿糖异常,细菌感染2例,尿蛋白异常5例。血生化:肝功能异常62例,排除病毒性肝炎后,谷丙转氨酶(ALT)和/或谷草转氨酶(AST)增高的27例。免疫功能异常121例(IgA、IgG、IgM至少有一项异常。8.治疗结果:治愈:0例,显效:59例,有效:13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1.本组研究病例中男性更易罹患白疕,病程为慢性,好发于春季。2本组研究中病例中,有明确诱发因素的病例中,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发疾病的主要原因。3本组研究病例中,部分白疕患者合并心脑血管,代谢等疾病。4本组研究病例中,治疗血热型白疕首方中单味用药使用频次前10位依次甘草、生地、赤芍、牡丹皮、水牛角、白花蛇舌草、玄参、麦冬、土茯苓、白鲜皮。5.本组研究病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热型白疕,总有效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