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是在中国的思想中寻找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的可能性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即易经的思想中探讨时间与空间以及超越视觉的可能性,在有与无中发现艺术的审美问题。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思想去探讨与黑白概念中有关的美学关系,就要从远古文明中的阴阳概念入手,去研究黑白意义。伏曦的阴阳八卦是东方文明的起源,它对天地的看法让人类着手研究相关问题,自那时起,我们便开始了针对方圆、天地、时空、黑白等对立意向的深层次探讨;天,是空、虚、无等;地,是实、大、有等概念。天地代表宇宙,跨度极广,从古至今一直在牵引着我们进行思考,在此背景下发问:我是谁?庄周《齐物论》;世间万物看起来一样,实则不一样,要想认识到万物归一的本质,必须先了解自己,达到物我相融的境界,认知万物,更洞悉自我。以此课题在哲学和美学的原理中,完成艺术实践以刘旭光的作品为案例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体会到比追求艺术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如何表现艺术的观念。在艺术的世界中,纯粹、自然、本体是对它们认知,无论是思想,还是为我们带来的绘画作品,都是他们留给这个世界、留给我们的瑰宝,他们的艺术会一直影响着我们,影响着世界,影响着未来艺术的发展,对美的追求是一种责任是带给世界审美的问题。同时提出中国思想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新观念的根本性和它将发挥重要作用,其重要性尤其表现在当代的审美问题上。在21世纪的数字时代的今天,远古时期的易经八卦算法依然发挥着作用,虽然像神奇的传说但是它确实又是科学的存在。对自然的理解,莱布尼茨有属于自已的世界和理论,他认为一切事物不管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存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运动的状态。对光与阴影的理解上,他认为:明亮与黑暗永远都是交替着出现的,这也是他对自己想法理论的执着,也是对自然的思考,这也是基于时间上他对于自然的领悟。针对艺术家刘旭光的艺术创作,更重要意义是总结梳理理论脉络,实物与场两种矛盾之间的演化过程实质就是能、时空、场三者之间矛盾运动的演化过程。虽然演化形式可能有直接或者间接之分。但不管怎样,这样的矛盾运动一直和时空发生着联系,从某种角度讲,他就是时空彼此之间的矛盾运动形式。场、时空结构、实物存在、包括宇宙万物,其实都算是时空结构,艺术的场性关系就存在其中。实现东方的质性及东方理念在当代艺术语言中的重要性,在当下视觉艺术图像中话语方式所形成的重要意义。艺术家刘旭光的作品将带来视觉的新的方式和可能性,是艺术创作的方法论,目的是为了扩大艺术创作思维的现有区域,并且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试图从衍场的要素切入到视觉艺术的世界中,通过其找到切入点和更新的观察视角,改变创作方式进入当代的视觉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