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过敏原IgE浓度梯度、嗜酸细胞浸润程度与慢性鼻窦炎患者息肉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间在我院耳鼻喉科住院的152例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鼻-鼻窦炎伴有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Lpolys, CRSwNp)者88例,慢性鼻-鼻窦炎不伴有息肉(chronic Rhrinosinusitis without Lpolys,CRSsNp)64例。采用SYSMEX XE-2100D全自动血液分析仪、Allergy Screen过敏原检测系统对患者血清sIgE、总IgE、血液嗜酸细胞进行检测。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过敏原IgE浓度梯度、变应性因素、嗜酸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发生的关系。结果1、CRSwNP组患者的过敏原总IgE分级主要集中在Ⅱ级,而CRSsNP组患者的敏原IgE分级主要集中在Ⅰ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5>0.05)两组患者的血清sIgE分级的结果显示,CRSwNP与CRSsNP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8例CRSwNP患者中有55例合并有变应性疾病,而64例CRSsNP患者中有29例合并有变应性疾病,变应性疾病对鼻息肉的发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5);3、CRSwNP患者血液中嗜酸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CRSsNP患者(F=4.337,P=0.039;t=3.315,P=0.001,95%CI3.90-5.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CRSwNP与CRSsNP的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3.41%与51.5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原构成以吸入性为主(90/115,占78.26%)。其中户尘螨最为常见,其次是点青霉和柏/榆/梧桐;5、CRSwNP多为混合型变应原过敏,且随着过敏原浓度梯度的升高,混合型变应原过敏的患者比例呈增加趋势(X2=8.595,P=0.015),混合性过敏原更易发生鼻息肉。结论1、CRSwNP的患者鼻息肉的形成机制是多因素参与的,不能单纯以血清sIgE、总IgE、血液嗜酸细胞的检测结果作为判断指标。2、CRSwNP与CRSsNP相比,CRSsNP患者血清总IgE浓度主要集中在1级,而CRSwNP患者血清总IgE浓度主要集中在2级(Z=0.906,P=0.365)。在两组患者体内浓度梯度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血清总IgE不能完全作为判断CRSwNP发生的指标。3、合并变应性疾病、嗜酸细胞浸润与慢性鼻窦炎患者息肉发生存在密切关系。4、本研究为过敏原筛查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因本实验试剂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弱等特点,且过敏原的存在与鼻窦炎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不能作为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