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肥常被农民称作“当家肥”。在实际的施肥过程中,由于施肥不科学、灌水条件限制、铵态氮挥发损失、硝态氮淋失和反硝化作用等作用造成了氮肥利用率低下。灌水量、施氮量及水肥供应方式是决定氮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和淋失的关键因素,氮素淋溶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滴灌施肥能够显著地降低苹果园氮素的迁移、转化和富集,从而减少氮肥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与传统滴灌施肥相比,根区滴灌施肥显著地降低了氮素的淋溶损失。在根区滴灌施肥技术中,肥料通过滴灌系统输送到作物的根部供作物吸收利用,改变了传统灌溉与施肥分离的不足,使水肥均匀地作用到作物的根区,从而增加作物对肥料的吸收。本研究从滴灌方式、施氮量、灌水量三个方面对山地苹果树的地上部分氮肥利用率展开系列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有以下几点:(1)相对于传统滴灌而言,根区滴灌能显著提高枝干、果实的Ndff值,加大枝干、果实对当季施氮肥的吸收能力。相较于传统滴灌而言,可以在节水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但是,传统滴灌与根区滴灌相较,可以提高枝干、果实中的氮含量,使其含氮量达到1.228%和3.353%。(2)在根区滴灌处理时,保持一定的施氮水平,山地苹果树地上部分的氮肥利用率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反而降低。同时,不同灌溉水平对器官的氮素含量影响显著,在水量适中的时候,适宜的水分可以促进各器官对氮素的吸收,使得地上器官的氮素含量达到最佳。地上器官中属叶片存储氮素的能力最强,其次是枝干,最后是果实。在果实成熟期时,氮素营养主要供应果实的生长和成熟,果实此时成为最重要的氮库。(3)在根区滴灌处理时,保持一定的灌溉水平,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随之降低。同时,枝干、叶片与果实的氮含量都随着施氮量的增长,表现为先降后增,说明只有适宜的氮条件下才能促进各个器官的生长。而在地上器官中,果实对肥料氮的吸收征调能力较强。综上所述,在根区滴灌施肥中,适宜的水分条件下,低肥模式下的氮肥利用率要高于高肥模式;在适宜的氮素环境中,低水模式下的氮肥利用率要高于高水模式。而根区滴灌处理下的W2N1(中水低肥)水平,地上器官对氮素的利用水平最高,达到了20.923%,表明该处理是陕北山地苹果树根区滴灌处理下的最优水氮组合。